今年開春,教育部公布「99-101學年度大專校院畢業生就業薪資巨量分析」報告,這是台灣官方首次整合勞保、公保、軍保、農保等社會保險投保數據,再加上財稅資料中心的個人所得報稅資料,統計出各學門的學士、碩士、博士畢業生的薪資所得數字。
這份報告代表性極高,以2011年6月踏出校門的大學學士學位社會新鮮人為例,已囊括79%以上的畢業生,畢業前3年所有薪資所得作為分析樣本。
與過去媒體做出的「企業最愛新鮮人」調查,發出不到2000份、回收率頂多4成,只有6、7百份問卷;或者人力銀行以其樣本有限的「新鮮人起薪報告」相較之下。教育部歷時一年半,分析超過90多萬名大專院校各學制畢業生、490萬筆個人所得,以及超過800萬筆的社會保險加退保等官方資料,其數據對於社會各界了解台灣薪資結構,不管提供青年學子選擇科系;抑或企業用人的起薪標準,都是透明度及公正性高的決策參考數據。
畢業3年 平均加薪5千元
從分析報告中得知,踏出校門頭兩年,還處於就業摸索期,到了第3年包括任職公司、薪資所得才趨向穩定,因此教育部報告,便以2011年到2013年畢業生就業第3年的薪資為基準,計算出各個學門的平均月薪。以2011年畢業生為例,具有學士學位的新鮮人,到了就業第三年平均月薪已超過32K。比對勞動部的「100年7月職類別薪資調查統計結果」發現,2011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月薪26,577元,畢業3年平均月薪增加5到6千元。
但是,從畢業生的平均月薪中得知,不同學門的月薪平均落差極大,其中薪資最高的「醫藥衛生學門」畢業3年平均月薪已達55K;相較之下「設計學門」有3年工作經驗,每個月平均只領29K。
不同學門「薪情」大不同,在於台灣過去產業結構改變,人才需求也大不同,根據勞動部統計處公布的調查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專業人員就業人數由8.82%增為10.49%、技術員也從12.89%增為16.03%。觀察到近10年間,台灣受僱員工朝向「專業化、技術提升」的結構性變化。
學門薪資前茅 以專業取勝
學士薪資結構最好的前三名學門依序為「醫藥衛生學門」、「教育學門」及「運輸服務學門」。前兩大學門的畢業生分別為擁有專業證照的醫事人員,以及教師資格的專任老師為最大就業類型;至於第三名的「運輸服務學門」薪情領先,在於台灣國際航運及空運,因為兩岸直航,以及國際航運等商機,相關工作機會增加,加上行業本身因為專業度高、差旅頻繁,薪資結構較其他行業優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