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陌生的城市,你最需要的工具是什麼?10年前,一份地圖是必須的。而現在,只要一部手機,開啟導航足矣。
記得第一次獨自來到臺北,住在京站樓上的公寓酒店裡,當天便在中華電信購了電話卡,打開移動資料,點擊谷歌或是百度地圖,嘿,從此一機在手,無所不至。每回出門必先用導航查好路徑,坐捷運到哪下,再步行多少米到達目的地。初到陌生之地了無障礙,好不自得。
於是安心做了個得意的傻瓜。自己就是個普通的女人,出門轉一個以上十字路口,就可能南轅北轍。我特別仰慕那種帶著你七拐八繞都絕不迷失方向的人,當然這種人以男性居多,我就是芸芸眾女人中的一個,所以也並不強求去克服弱點;所以有了導航,我也敢握上方向盤驅車上路了。就句慚愧的話,就是在自己的城市,我也是需要常常開啟導航的。不過,我也不止一次跟人家自說自話地表白自己的獨立,「開上車以後,我就真的覺得沒有什麼是需要依賴男人的了」,聽上去像是給自己壯膽。或許我應該這麼說,感謝這個時代,讓女人可以無所畏懼!
傻瓜做久了,是不是會變得越來越傻?以前在大學還學攝影,後來有了傻瓜機,會按快門就行了,現在索性連相機都用不著了,買個華為P9還搭載萊卡鏡頭的體驗,讓技術回歸技術,你只需要更新自己的裝備——手機就是人的膽、人的眼,人的錢包。在大陸,只要揣個手機,從搭計程車、購物、住宿、吃飯,連吃個油餅都可以手機支付。「世界那麼大,讓我帶上你,你帶上錢,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這句流行的玩笑語都可以改成,「我帶上你,你帶上手機」,嗯,這是廢話了,有誰會不帶手機,除了老頭老太還在共用一部手機吧?
總之,人不再需要多種技能了,在一座城市住了半年,出門仍不辨東西南北,忠孝東路、信義路、中山路、民生路在腦海裡依然只是個名詞,而不是縱橫交錯的線路圖。在路上,迷惘起來,第一時間是掏出手機來定位,然後輸入目的地。每天出門惟一需要保證的是攜帶充足的電力。
不再向他人求助,其實是關上了門窗,停下了邁向他人的腳步。你可以自足地宅在自己的世界裡,獨來獨往,從白天到黑夜甚至不用開口說一句話。這就是現代都市人的狀態?數年前幾米在《向左走·向右走》裡的描繪已然照搬進我在臺北的生活,同一座電梯進出,相逢對面不相識。工作之餘,我竟然是通過協力廠商——看電視、上網、讀書看報來瞭解身處的這座城市。
無意中看到一位深圳人騎單車環游臺灣的紀行,15天環島,他連臺灣電話卡都沒有開通,全程在7-eleven或是全家蹭網,自然不用導航,也從不以景點為目標,他喜歡問路,他覺得旅行在於與人交往的過程,而不是追趕景點。他是一名沙發客,他的遊記因為每位臺灣沙發主人而顯得鮮活而動感,雖然只是短短半月,呈現的卻是臺灣在地人的交友、待客、生活狀態、工作片斷,甚至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