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畫那麼醜」,小孩會多難過?專家5大教養建議,別讓一句話毀孩子一生啊

2016-10-27 12:21

? 人氣

林千鈴在美國、中國、台灣等地成立蘇荷藝術教育聯盟,強調以兒童為本的教學。所有人造訪蘇荷兒童美術館前都要畫一張包含房屋、花、草、山的畫作,覺察自己被框住的創造力。她認為,孩子創造力能否發揮,與父母態度很有關係。

常有家長來跟我求救:「我孩子畫這麼醜,怎麼可能有創造力?」我說:「如果他沒有創造力,那就是因為你宣判了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幾年我不斷說服老師、家長「每個人都有創造力,但要能創造必須透過練習。」創造力不是什麼神祕力量。它就像說德文,像開車、游泳、打網球一樣,透過練習,使它成為一種習慣和能力。

(圖/黃建賓攝,親子天下提供)
(圖/黃建賓攝,親子天下提供)

創造力是名詞,是人人都擁有的天賦能力,但不見得每個人都享用得到。必須要在生活中不斷的練習,才能讓名詞變成動詞。

要讓創造力名詞變動詞,給家長幾個建議:

1. 耐心練習,容許生活裡有「變化」

製作新產品、發現新療法、寫作、作曲等等創造,都需要基礎知識和技能。這種創造不會憑空而來,必須靠從小養成創造的習慣。

幼兒期是養成創造習慣的重要階段,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創造習慣。「塗鴉」是一、兩歲可拿筆就可以開始,孩子提筆就能畫畫,不需要基礎素養。也因此,各界都認同美術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佳工具。

還有生活裡容許「變化」,鼓勵改變固定的慣性模式,像是:換走另一條路回家、家具換不同位置擺設......這些變化,也是在生活中練習創造力的契機。

2. 呵護童年「畫不像」的自由

創造力最重要的精神是「實驗」。發明家之所以能一再發明,因為他們累積很多經驗,即使失敗的經驗也會成為日後成功的基礎。也因此,發明家的字典裡沒有「失敗」兩字。孩子每次塗鴉也都是實驗。如果大人在旁邊等著檢核,就會讓他們產生成敗的壓力。如果因為得失心,而失去了畫不好、畫不像的自由,創造力就會因而消失。

3. 認同孩子的異想天開

「想像」就是在腦海中想出圖像的能力,也是創造的源頭。

(圖/MIKI Yoshihito@flickr)
認同孩子的想像力,對他們的成長很有幫助。(圖/MIKI Yoshihito@flickr)

據說登陸月球的阿姆斯壯,小時候常調皮的跳來跳去,媽媽問他:「你在幹麼?」阿姆斯壯答:「我在月球玩呢!」媽媽沒有罵他胡說八道,反而配合的說:「記得要回來啊!」母親保護他的異想天開,才讓阿姆斯壯成為首位登陸月球的人。兩、三歲命名塗鴉期的孩子畫一團東西,爸媽問這是什麼,但昨天說是溜滑梯,今天又說是汽車,這是常有的狀況。所以,想要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家長要有解讀無字天書的本事

4. 打造培養創造力的環境

我的兩個女兒都走入藝術教育圈,並非我刻意栽培,而是受到環境的薰陶。她們從小就在畫架下爬來爬去,喝完牛奶就是畫畫。很多人說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藝術,但對我來說這就是生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