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賴的關係,時不時且快速認同對方的行為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正在注視著你」的象徵
認同就是透過語言或非語言表現,傳達「我正在注視著你喔,我很在意你喔。」的訊息給對方。具體來說,像「山田先生,早安啊。」等打招呼的行為,或「今天也很努力工作呢。」、「這個意見不錯耶。」等,在對方做些什麼時適時說句話,或是「喔喔」、「原來如此!」、「然後呢?」等反應,另外像是微笑點頭回應,眼神交流等等,都是認同的舉動。
╳「⋯⋯」(毫無反應)
○「看你朝氣十足的,好像做得很開心呢!」
人類是群居動物,無論是誰都必須對某個共同體有著歸屬感才有辦法活下去。因此,來自於週遭人們給予的肯定反應就非常重要,而這個反應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認同」。
受到阿德勒心理學影響之後,提倡獨自的理論—溝通分析的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把這種認同稱作正面安撫,加以定義為「心靈養分」。
日本人非常不擅長做出認同的舉動,因為我們很容易認為做好決定事項、提出自己的意見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需要特別說些什麼。這樣的習慣確實很符合重視「彼此的默契」、「觀察氣氛」,覺得表達自己情感很讓人害羞的日本人風格,但是不說出口,就算你心裡再怎樣認同對方,對方都不可能會知道。
我認為,如果非常重視能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賴關係的溝通,那麼,把心情化作言語傳達給對方,認同對方的行為很重要。
高高在上的評價反而造成反效果
雖然認同能有效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賴的關係,但我們也容易在此犯錯,那就是不小心評價對方,而導致失敗。評價又分為正面評價與負面評價,我們常會將認同誤認為「只要向對方傳達出正面的訊息就好了」,不知不覺中評價對方,結果反而造成反效果。
「喔,你做得可真不錯呢!」
「太棒了」
「做得好啊!」
這些話語只會傳達出高高在上的態度,因為一般來說,評價是上位者對下位者所做的行為,評價下屬是上司的工作,但下屬的工作中不包含評價上司。
此外,普通情況中,評價會出現在做出成果之後,也就是說,做出好成果時會得到評價,沒有任何成果時不會得到任何評價,這對我們來說應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吧。
但認同不是評價,無關乎是否有所成果,對對方的態度及做事過程給予具同理心的話語,這個舉動就是認同。
「喔,你看起來充滿活力,感覺似乎做得很開心呢!」
「你可真是下了一番功夫耶。感覺會出現很有趣的東西,我很期待!」
無關乎最後結果,只是針對對方的態度及工作過程說句話,這就是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