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狗可用的窘態讓班廷研究團隊穿梭在多倫多的大街小巷,抓流浪狗回來實驗,最後終於成功收集到第一個萎縮的胰臟。他們磨碎胰臟,把萃取物注入一隻有糖尿病的實驗犬。結果在1個小時內,狗的血糖值下降了近一半。
14歲糖尿病少年成第一試驗品
實驗的成功令人興奮,但萃取胰島素的過程仍不穩定,且每隻在手術中犧牲的狗所製造出來的胰島素,只夠生產幾劑。若想用犬隻胰島素拯救整個國家的糖尿病患,無異是天方夜譚。
後來,藥廠找到了更穩定的萃取方法,取用大量的豬牛胰腺,同時也尋找第一個人類試驗品。他們找上了一名14歲骨瘦如柴的少年,他已因糖尿病陷入昏迷。
在注入高純度的胰島素後,少年血糖值大幅下降,逐漸恢復力量和精力,這是第一次人類糖尿病患得到成功的治療。即使胰島素無法治癒病人,但起碼讓他多活了13年。在這之前,罹患糖尿病的孩童如果幸運,在診斷後只能再活1年。
用猴子細胞「重組DNA」
在1923年,胰島素首度在北美洲上市,不光是製藥界的革新,也是針劑革命。不過,豬牛胰腺生產的胰島素畢竟和人類胰島素不完全一樣,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如長疹子,最常見的是失去皮下脂肪(脂肪萎縮)。解決方法當然是使用真正的人類胰島素,但在胰島素販售超過50年後,糖尿病患還是只能使用動物性胰島素。
一直到1970年代,一名在史丹佛大學研究病毒的教授做了20世紀最重要的實驗之一。他從細菌細胞中移除一段DNA,把這DNA插入猴子細胞。這過程稱為「重組DNA」。
當猴子細胞接受外來的DNA,細菌的基因就能在猴子細胞中生產和細菌細胞中一樣的蛋白質。換言之,細菌的基因可一同操作猴子細胞,製造新的分子產物。
1975年,研究人員將兔子製造血紅素的基因插入培養皿中的大腸桿菌,這是第一個將哺乳類基因移轉到另一個有機體上。科學家操縱細菌細胞,使之產生兔子血紅素,這是基因學分水嶺,也代表基因藥物即將誕生。
人類任何基因都可在試管中做出人類蛋白質,複製胰島素基因、製造人類胰島素是科學家的首要目標。有藥廠花了1年時間,成功分離人類胰島素基因,為糖尿病治療劃下新的里程碑。
為何台灣糖友抗拒胰島素 ?
不過,許多糖尿病患對使用胰島素保持戒心和疑慮。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台灣糖友胰島素施打率僅12%,與國際的30%有明顯差距,僅40%糖友的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
杜思德說,如果該用胰島素治療卻未用,胰島細胞會持續衰退,開始產生許多不可逆的糖尿病併發症。統計發現,不到15%的糖友控糖良好,且糖尿病合併腎病者眾,導致台灣末期腎病的負擔也是世界之最。
民眾之所以抗拒胰島素治療,杜思德說,是因過去坊間將胰島素和晚期症狀連結,誤以為胰島素會導致失明、洗腎、對身體不好等,加上有些人怕打針,以為針劑很粗,但都是偏見。尤其台灣社會對「保健食品」相當寬容,容易誤信偏方,也都可能影響常規治療意願。
杜思德表示,胰島素可發揮「解救」「強化」「取代」功能,有些糖友在胰島素介入後,血糖迅速獲得良好控制,就可以停用胰島素,只有身體胰島素功能完全失常的人才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糖友若有疑慮,應該醫師充分討論,「該用就要用。」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