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來服務費這個名詞就沒有正式的規定過那是給工作人員的錢,在這種邏輯來看也不過就是剛好,唯一可以拿來說嘴的就是餐廳用這種名目不清楚的項目來變相加價。
本來599的東西真的會因此而變貴嗎? 在自由經濟底下其實並不會影響到實際的價格,假設這頓飯就是必須每個人要付599加一成的錢才有辦法負擔得起店家的成本和利潤的話,今天這種文化只是把那加一成之後的費用寫成599而已,其實是雙方都願意接受的一種欺騙罷了。
但事情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這樣簡單,為什麼固定我們會願意接受服務費就是佔10%?又或者說為什麼我們要把服務費的項目從價格裡面拆開來?是不是代表台灣人多半都認為服務不應該是價格中的一環,所以要分開來計算?
說真的這就是台灣根深蒂固的一種代工思維,認為只有實際得到的東西才是應該要被計算在價格裡面,這某方面來說就是台灣不重視精神文化的一種表徵。
就像先前發表的餐廳文化文章一樣,我們經常都聽到別人說吃裝潢、吃氣氛等等的負面詞彙,但沒有想過這個服務費卻是將這個精神貫徹得最徹底的東西?
本篇文章其實沒有要追求甚麼精神文化,只是希望這10%的服務費可以直接寫入價格當中,讓大眾面對其真實的價格在哪裡才會對整個產業更為健康,同時也會讓更多店家認識到需要把服務做得更好,而不是只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