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11月5 日林百貨完工,12月4日開幕營業,一樓販售菸酒、洋菓子、化妝品、食品和鞋子,二樓童裝雜貨,三樓布料服飾,四樓文具、玩具,還有一家和式餐廳,五樓主要是餐飲區,諸如洋食堂和喫茶室等。
其實早在11月8日就有好幾家商店進駐,包括照相器材、音響設備、「愛世堂藥店」、牙科診所、履物店、旅館等。從末廣町通南側中央凸起者,是一位日人小出平左衛門所開設的運動器材及「日本內地」商品店,店名就叫「小出商店」。裡面的陳設從老照片來看非常典雅,只是在1945年的3月1日遭美軍轟炸,命中山牆,後來的擁有者在此重新建造了一座塔樓,等於標明了小出商店的位址。
「小出商店」再過去是「森永喫茶店」,屋頂上架起的招牌是「森永キャンデー ストーア」(森永糖果店),這在當時屬高級的店鋪,也吸引了許多文人雅士前來光顧。
林百貨以及繁榮的末廣町,這在當時是一種「毛斷」(摩登)流行文化的代表,所以府城還有句話揶揄草地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第二憨,戴草笠坐流籠」,前者是描寫日本統治時期對蔗農的剥削,後者是說老遠從鄉下風塵僕僕跑來府城,費了好大的功夫,只為了到林百貨來搭電梯,消費不起,就只能吃塊烤番薯、喝碗紅豆湯也就很滿足了,還得「草地親家食飽就啓行」趁著天黑前回家。
不過台南在那個年代仍然是台灣的大城,擺設販售的多為舶來品和高級品,如洋裝、皮包、布料、鐘錶,甚至如咖啡、冰淇淋和布丁,都是台灣人前所未見,經常當天進貨就銷售一空,每個月都有以今日幣值計算的千萬元以上,而且經常促銷,引起轟動。
林百貨帶給台南的不只是生意,而且是一個世代的集體記憶。有位當時的老員工看見林百貨重現風華,重拾他的回憶,感動得說:「就算死了也值得了」。
隨著日人遣返,林百貨結束營業,接下來國府來台,面對日本國美學大抵也不知道如何運用,任由臺灣製鹽總廠、中華民國空軍單位及保三總隊等輪流進駐,最後保三總隊有了新辦公大樓後遷離熄燈,便又任其頹圮,一度連遊民也不想躱在裡面遮風避雨。2010年由台南市府和文建會共同集資修復,計畫由徐裕健建築師主持,他說:「這上面有很多人殘留的記憶,要利用修復,讓記憶重新活回來。」
林百貨的風華重見天日了,然而,她實際上不是孤零零的一棟五層樓而已,而是規模龐大、風格統一的街屋之一。戰後臺南從時髦的城市市容逐步沒落,竟至於淩亂無章,從守規矩到沒規矩,這五千年中華文化並不是沒有博大精深的美學觀,只不過剛好來到台灣的這個中華民國政權沒有堯舜禹湯的承繼下來,或者也不知如何發揚,才會形成今日地球上最為詭異的中華民國美學罷?
用手機拍得影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