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時十年、力求完美復刻,選手車太貴怎麼辦?劇組直接自己做!這部電影重新定義「賽車類型動作片」

2019-12-17 15:19

? 人氣

《賽道狂人》講述的是「福特」大戰「法拉利」的真實故事。(圖/DC FILM SCHOOL影製所)

《賽道狂人》講述的是「福特」大戰「法拉利」的真實故事。(圖/DC FILM SCHOOL影製所)

動作傳記片《賽道狂人》,改編自汽車龍頭「福特」大戰「法拉利」的真實故事,講述美國汽車設計師Carroll Shelby與英國賽車手Ken Miles兩人,如何代表「福特」汽車,在1966年的法國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合作打敗對手「法拉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導演James Mangold(詹姆士曼格)為本片耗費近10年的籌備,並在近1億美元成本下,堅守賽車拍攝的品質。劇組除了盡可能地以實景拍攝,深刻描繪賽車場上的速度與激情之外,亦復刻時代元素,帶領觀眾們一窺這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特寫鏡頭貼近駕駛座,捕捉時代氛圍及魔幻時刻

02_FORD V FERRARI。(圖/DC FILM SCHOOL影製所)
(圖/DC FILM SCHOOL影製所)

「我們不喜歡用望遠鏡頭拍特寫,
我們喜歡讓攝影機靠近一點以感受世界。」
——《賽道狂人》攝影指導 Phedon Papamichael

「我們喜歡變形鏡頭的長寬比。事實上,輕微的變形扭曲可以加強賽車外觀,並讓所有事物都變得更迷人,也更能傳遞時代氛圍。」攝影指導Phedon Papamichael解釋,在觀看當年的16mm賽車紀錄片後,他決定與器材公司Panavision合作,改良早期出產的變形鏡頭,使之能裝在現今的攝影機上。

透過攝影機ARRI Alexa LF對低光源的敏感度,以及Panavision變形鏡頭所帶來的長寬比,Papamichael得以大量採用自然光拍攝,以該廠牌的 C系列鏡頭,捕捉具有顆粒感、變形感及眩光等特徵,復刻常見於60、70年代的影像美學,他說:「你的電影不會因為沒有風格強烈的燈光設計,就失去所謂的電影感。」

貼近駕駛的廣角特寫鏡頭

03_FORD V FERRARI(圖/DC FILM SCHOOL影製所)
(圖/DC FILM SCHOOL影製所)

為了加強賽車過程的速度感,並使觀眾更貼近角色狀態,Papamichael選擇以廣角特寫鏡頭,近距離拍攝演員Christian Bale的賽車過程,既能凸顯周遭景象的快速變換,也可看見Bale的完整表演,他說:「我們的主要視覺目標,是令觀眾踏入這個地獄般的死亡陷阱——裝載燃料、時速200公里的金屬小盒子。」

此外,演員Christian Bale的賽車,其實是以特殊汽車裝置Frankenstein拖行,並由裝置車艙裡的特技車手駕駛,讓6台攝影機能同時裝在該裝置的支架上拍攝,實際捕捉車輛隨著速度左右搖晃的狀態,Papamichael強調:「我們試圖加速到演員臉頰真的會晃動的速度,那種整個身體都在震動的模樣,沒辦法在片場造假。」

拍出自然光的美麗景致

04_FORD V FERRARI(圖/DC FILM SCHOOL影製所)
(圖/DC FILM SCHOOL影製所)

「我們接受無法控制所有光源的事實之後,影像成果依舊非常美妙。」Papamichael表示,透過採用自然光拍攝,劇組除了在莫哈韋沙漠,捕捉到絕美的太陽光芒之外,片中在洛杉磯國際機場拍攝的魔幻時刻場景,更令他們必須在20分鐘內,反覆調整演員正面的光源亮度、位置,從中保留背景餘暉的柔和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