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的「台大生窄巷違規停車事件」鬧上新聞,讓腳踏車相關規範問題再次浮上檯面;因為違規者的無知及貪圖方便,將腳踏車違規停在紅線區阻擋車輛通行,居民在忍無可忍之下才爆發口角。然而腳踏車相關的問題不只是發生在台灣大學周邊,而是整個台北市、甚至整個台灣。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全台各地陸續設立公共自行車租借站,包含台北YouBike、台中iBike、高雄City Bike(C Bike)等等,但真的每個城市都適合推行腳踏車嗎?當市民租借腳踏車的生活方式漸漸普及,但環境對腳踏車不甚友善,如自行車道設立不夠健全、車流量大以至於壓縮腳踏車行駛空間的路段時,腳踏車違規或車禍次數也可能因此伴隨著上升。
不管是硬體設施改善或者重新制定政策,要使城市更適合騎自行車、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我們可以提高大家對相關法律的認識與了解,減少危險騎士及違規行為。
法規知識,不足——人人都會騎腳踏車,但並非人人都清楚「腳踏車在法律上的定位」及「正確的自行車交通規則」。
你知道台北市的公園裡能否騎腳踏車嗎?你知道騎腳踏車時能否載人嗎?你知道腳踏車正確的停放位置嗎?你知道腳踏車在道路上如何通行嗎?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不知道這些和腳踏車息息相關的規定,違規罰款事小,可怕的是一不小心就會危及生命安全。這些關於腳踏車的規定,在台灣現行法規中有清楚的規範:腳踏車屬於自行車的一種,而自行車又歸類於慢車,因此腳踏車在「慢車」的法律規範之下。
其實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台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第十三條》就有詳細規範:公園裡不能騎腳踏車;騎腳踏車時載人屬違法行為;而腳踏車正確的停放位置在自行車專屬停放區,沒劃設的地方可以停放機車格;有自行車專用道的路段,腳踏車就必須在專用道內行駛;尤其重要的是,在沒有專用道時應靠右側路邊行駛,不可以進入快車道;在車流量大又沒有專用道的馬路,應該要避免行駛;此外,自行車需比照機車兩段式左轉,否則可能導致轎車從後面追撞的車禍。
雖然法律有明文規定,但違規行為還是一再發生,究竟為什麼騎士會缺乏法規知識呢?我想該反思的是——政府的宣導與教育。市政府在決議設立自行車租借站的同時,是否應該透過學校、網路、媒體加強宣導攸關生命安全的所有法規,讓自行車騎士與所有用路人更有保障?其實網路上有不少安全宣導影片,交通部也有推出安全騎乘指南,裡面有詳細提及騎乘腳踏車應遵守的規範,但在宣傳上似乎沒有下太多的功夫,一般大眾是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這類的宣導,尤其是使用頻率最高、最應該被宣導的Ubike騎士。
現今要租借公用腳踏車非常便利,通過簡單的手機認證即可,若要落實安全騎乘觀念,建議政府可以在騎士申請成為會員時,附加簡單的安全騎乘測驗,確保騎士有正確且足夠的知識上路;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取締違規騎士,以罰則遏止違規行為;不管在電視、網路、社群媒體,提高交通安全廣告的頻率,或是在Ubike租借站增設螢幕專門投放安全守則,最能直接觸及到要借腳踏車的騎士。
身處在提倡騎腳踏車政策初期,腳踏車騎士可以怎麼做?
就現況看來,在沒有專用道的路段,腳踏車跟機車爭道的情形在所難免,但腳踏車騎士可以注意的是:避免騎上人行道造成行人危險;騎乘在外車道的過程中避免偏移到路中央;變換車道要轉頭確認再以手勢表達;基本的反光、照明配備要齊全提高在夜間的能見度。在等待更友善的腳踏車環境出現時,騎士們只能補充足夠的知識、更小心的用路來確保自身的安全。
往往我們在發生重大意外前不會具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僅能靠騎士自己從過去經驗記取教訓,而現在要政府正視腳踏車問題、由相關單位推廣腳踏車用路知識還有待努力。但是當騎士的數量跟著節能減碳風氣一起成長的同時,如果能透過重視自行車問題的非營利團體或是其他管道與政府溝通,團結起來發聲的力量就不容小覷。無論是遵守法規或是向政府發聲,以實際行動支持腳踏車代替汽機車、支持節能減碳運動,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
文/ 李柏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維京人酒吧(原標題:你真的懂怎麼騎腳踏車嗎?當觀念和政策不一致,帶來的不是進步而是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