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員最怕遇到的狀況
一、事前完全不提供資料,或提供資料太多、太晚、太無關連。
口譯員其實需要口譯的內容包山包海,可說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時候我們都會開玩笑說,往往會議參加者中最不懂簡報內容的就是口譯員。
各領域的專家,包含諾貝爾獎得主、學校教授、在業界三十年的資深工程師等等,他們花了畢生的時間精通某個領域,卻要我們一兩天就通透他們的專業,這根本天方夜譚吧!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會努力的查資料或問該領域的朋友,盡可能短時間多懂一些內容以期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就是有客戶說「不好意思機密資料不能給」、「不好意思講者還沒做好簡報」,各種理由不給我們資料,然後我們就得「裸翻」。我曾經裸翻過「水冷空調系統」、「分子生物學」、「邊緣運算」等等⋯⋯,我只能說,這麼複雜專業的東西沒資料等於自殺(而且常常是同步口譯)。
另一種就是時間非常短卻要做xx張投影片那種,真的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因為我們可能一天要看x位講者的簡報,就算全部都精讀了,最後講者可能飛快帶過xx張,甚至很多張都不講直接跳過,認真準備真的投資報酬率極低;更不用說是前一天晚上9點才寄來的。真的還是睡覺吧,就算通宵看完也不會出的。
最後一種就是資料七早八早給,給得很齊,但是現場卻拿另一份投影片講,或是大幅調動順序或增減投影片。我們通常筆記都會做在投影片上,這種情況真的會非常困擾。
二、講者不善簡報,訊息破碎無法聽取
這個又可以分成以下幾種:
主題無限發散、講話沒重點
例:「我們一般大家說的所謂的這個雲端科技,我之前這個在台南的一個所謂的創新社會研討會,阿不是好像是叫做『創新企業研討會』上,當時呢有一個教授他跟我很熟,就是說我們十幾年前在京都念博士班的時候,阿不好意思我等等再講這個故事,所以我剛剛講到哪裡?阿對這個雲端呢,其實廣義的來說應該是包含很多不同的概念,你們現在手機用什麼牌子?蘋果最近發表新手機我之前有去排隊……」(心中:所以雲端科技到底是什麼?)
愛用代名詞不知所云
例:「所以呢當我們把這個跟這個混合在一起,再加上這個催化劑經過這樣的流程之後就會產生這樣的中間產物,然後我們再經過這樣的加工之後就會有這樣的成品。當然這個這個跟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樣做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心中:所以到底哪個是哪個?他們都沒有名字嗎?)
中英、日文漢字夾雜
這個我是習慣了啦,但剛出道的時候非常困擾。特別是英文發音不對的時候。例:「我那天跟我們的『馬內假』(經理)做了『砍鳳』(確認)之後,他說我們的『出荷』(出貨)程序要再『打合』(開會)一下,才能做好『再發防止』(預防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