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們,接受投資前請先「DD」你的創投!23道題幫你更了解潛在股東的幫助多大

2017-01-16 11:59

? 人氣

在接受投資前,就要對每一個潛在VC投資人的偏好與模式充分理解,簡而言之,除了創投DD你,你也該好好DD你的創投。

DD是Due Diligence的縮寫,中文多翻為「盡職調查」,但我認為翻為「核實」更好,也就是實際查核對方真如商談中所呈現的狀態。在創業的世界,這行為通常發生在被投資前,投資方會派員進入新創公司,查證該公司的實際營運狀態、訪問重要幹部與員工、檢視帳冊、合約、產品原始碼、庫存等等,以確認該公司各種有形、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以及各種負債的狀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近期一位創業者來找我Office Hour,說他的公司正在進行B輪增資,運氣不錯,找到一個小有名氣的國際VC領投,Term Sheet也已經簽妥[1],但一位A輪原始VC股東這時才突然告知,由於基金當初沒有規劃後續跟投的預算,因此不參與本輪增資,要創業者另找投資人認購他們的Pro-Rata額度[2]

既有股東臨時說不跟投,這個訊號讓國際創投非常感冒,怕是更熟悉團隊的原股東發現了團隊什麼問題,於是要求暫緩簽約撥款,要深入了解確認後,再重新決定是否投資,並且不排除重談投資條件。

這讓創業者非常沮喪,所有箭在弦上的成長策略都得暫停,只能坐看競爭對手蠶食市場,損失成長的最佳時機,如果一拖拖太久,還可能讓公司陷入財務風險。他不知道創投有所謂後續跟投預算規劃這檔事,更驚訝它居然可以阻礙下一輪增資的進行。

「這種狀況要怎麼解決?」他問我。

解鈴還需繫鈴人,我建議他安排一些會議、交流,幫助國際創投充分理解A輪股東們對他的高度信心,投資案應該就會繼續往前推進。

但更重要的,我覺得應該寫一篇文章,提醒所有創業者別掉到與他類似的坑。換言之,在接受投資前,就要對每一個潛在VC投資人的偏好與模式充分理解,簡而言之,除了創投DD你,你也該好好DD你的創投。

創投對創業者的DD

有募資經驗的創業者都知道,在你接受了創投的Term Sheet之後,到真正簽約撥款之前,雙方除了會針對投資合約的內容持續往返磋商,創投還會跟你約定時間,實際派人到你的公司進行DD,以確認你的企業體質真如募資簡報描述一樣。

對於創投而言,DD的主要目的除了驗證資產、負債,更重要的是確認風險品質。

創投的本質是高風險高報酬投資。換言之,我們不怕10家投資組合中有7家最後賠本,只要剩下3家能產生平均10倍的報酬,那麼整個投資組合就能有3倍回收。所以創投不怕你把我們投入的資金拿去冒險,怕的是你拿去冒不該冒的風險,換言之,投入在風險與報酬對比錯置的事物上。[3]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