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南緯六十度以南的地區,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六千五百萬平方公里……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使得南極大陸成為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地區,平均氣溫比北極要低二十度,年均溫為攝氏零下二十五度,內陸地區為年平均溫度則為零下四十到五十度……」
零下二十五度?五十度?
對一個出生成長在亞熱帶地區的我來說,在閱讀資料時看到這樣的數字,實在很難體會這箇中涵義,但因為曾在紐約進修過一年,領教過北美暴風雪的滋味,也曾經攀登過瑞士少女峰,體驗過被冰河包圍的「凍感」,因此我暗暗提醒自己,此番的行前準備,特別是禦寒裝備,絲毫不能馬虎。
羊毛衫、保暖衣、發熱衣、防水衣、防風褲、超級厚襪、雪靴、一件體積比人還大的羽絨雪衣、雪鏡、狐狸毛耳罩還有好姊妹為我準備的一條貂毛圍巾。
站在鏡子前,幾乎快要認不出自己,但我想,這樣可能真的才夠。
我的南極行程卻是充滿「科學與探險」況味的,我們參與的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教授Christofer Toumazou 的一項研究計畫,他們設計研發,由蓮花跑車廠製造了一台冰原探測車(WWBIV),完全使用E85 乙醇燃料驅動,為了測試生物燃料在最極端的低溫自然環境條件下,是否能夠順利運作,同時拍攝採集隕石並測試雪樣,幫助繪製微量金屬和其他污染物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的散佈圖,幫助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結合科學家、探險家與探測設備,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兼具探索與冒險的大探險旅程,面對這樣一塊陌生的白色大陸,連最基本的禦寒裝備,都讓我傷透腦筋,小女子我惴惴不安的惶恐,可想而知……。
但隨著出發日期的漸漸逼近,我已經沒有後退的可能,於是,屬於我人生的第一場探險旅程,就此展開!
心理與生理的武裝,成行前的忐忑……
台北先飛到香港轉機,再轉往南非首都約翰尼斯堡,然後再轉飛到非洲最南端的大城市開普敦(Cape Town)。
兩個人、一台攝影機、一車子裝備,轉了三次班機,歷經三十個小時的飛行後,我和攝影師陳一松在抵達開普敦機場後,終於有了踩在地球表面上的踏實感。
但隨即,這種欣慰又被另一種曲折所取代。
一架「灣流三型」的私人飛機停在停機坪上,原來,飛到南極,還需要五個半小時!機長James 和副手已在停機坪等了我們好一會兒,但後來我們才知道,正確的說法應是,等老天何時開出起飛時間。
南極,並不是一個國家,所以沒有所謂的入境簽證,但是,我們既然是從開普敦起降,因此便需要南非的批准,才能進入南極。但南極卻不是隨時大開歡迎大門迎賓,在這個地球的極南之地裡,一年之中總有大半年時間是永夜的寒冬,能夠造訪的夏季,只有十一月到隔年二月這短短四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