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乏對等關係的溝通狀況下,員工無法與上司或老闆擁有「正常溝通」的機會,什麼是「正常溝通」,在這邊我們將它定義為不受權力干涉,且雙方關係平等的溝通。
為什麼無法獲得對等關係?因勞工、工作者們,經常因著自己是契約關係中受薪的那方,因此會自動產生上位者的概念,而較為傳統的公司老闆或前輩也較容易因自身所擁有的決策權,而散發著上對下的權威性。但其實勞資關係是對等契約關係,說白一點就是我給你我的能力與時間,你給我應有的待 遇,也許會有管理上的分階,但絕非是像上述所提到情境。
在這樣的處境下,若員工與公司決策者想法相仿,那就沒問題,但如果意見有異時,問題就會出現,因為員工沒辦法好好地說出心裡的聲音或看法,而這些感受就會逐漸累積,2019年臺灣兩大航空—華航與長榮所爆發的罷工事 件,就是最好的「無對等關係的溝通」案例。
人們所喜歡新創的原因,是因為新創團隊的組織、文化普遍都較為扁平,而大家多以「夥伴」相稱,減少了溝通上的權力阻礙,每個人在團隊中,可以更自在的提出己身的看法與問題,不必擔心說了這句話,下個月績效獎金就少一半,又或者是在部門中開始被針對、排擠…等。
因此許多公司、主管近年來也不斷調整管理的方針,透過與員工平起平坐、 建立互信關係,已建立一個更強健的工作團隊。經理人月刊於2018年採訪了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柯志哲教授,他提出:「企業需要轉換傳統的管理思維,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維,才是企業能永續經營,在這個時代勝出的關鍵。」以人為本管理,是現下臺灣最為需要,也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對等關係下擁有對稱資訊,好公司自然會有好人才上門
很多人都說臺灣人奴性重,不懂得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其實不然,有時候大家只是不知道自己有這些權利。筆者數年從數據中觀察,越來越多工作者瞭解到,在職場上對等關係、對稱的資訊是「應有」的,而職場資訊對稱、透明化的行動就逐漸擴散開來。
工作者更加明白自身擁有的選擇權,也瞭解到選擇一間願意透明資訊、對等溝通的公司,來獲得健康的勞資關係,是一個有價值且較具有遠瞻性的決定。而公司們也會逐步受到求職市場文化風氣的影響,學習轉變管理思維來成為社會所肯定與接納的「好公司」,透過此舉來贏回求職者、勞工們的認 同。
回到文首所提及的問題「臺灣勞資關係對立是無法改變的狀況嗎?」 我想這個答案是取決於身為勞工、求職者的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在面對勞動市場。不論是臺灣的勞資關係或求職市場,都是需要全體工作者的關心,唯有你先在乎你自己,才會獲得更多的重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面試趣(原標題:淺談現下台灣勞資關係,為什麼大家都想擠進外商或新創?)
責任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