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闇黑情緒」嗎?你是否常常覺得「做自己真的好難」?每個人心裡都有些黑色角落,藏著我們不會跟別人說的話。其實,有黑暗情緒不一定是你個人的問題,有可能是一種文化現象!心理師邱淳孝在《闇黑情緒》一書中表示,台灣人面對情緒管理,時常被「華人文化」之中的三大緊箍咒所影響,進而養成壓抑自己的性格,這些文化中的壓抑成分,讓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時常因情緒太壓抑而痛苦,產生所謂的「闇黑情緒」,難以排解。
身在台灣的我們,可以參考這三種文化,進而思考一件事:這樣的文化,是否容易讓人的「心」生病?以及這樣的社會氛圍,是否讓我們很難培養出出類拔萃的人才?
以和為貴,卻讓人「做不了自己」
做自己,好難!
他跟我借筆記,其實我沒有很想借的,但想到借出去又沒有損失,不借,好像就會被看作很「小氣」!
每當我要「做自己」的時候,就會很「怪」,很怕被認為「不合群」。
在華人社會的教育理念之中,我們從小就被教導養成要「以和為貴」,常被灌輸「就算遇到不開心的事,也不要當眾撕破臉」的觀念,因此如果太「做自己」,在重視關係的「東方集體主義文化」之中常常讓人寸步難行,甚至導致異樣的眼光、被人霸凌。因此我們往往都不想成為「不合群」的異類,凡事「以和為貴」最安全!
把情緒收起來,「習慣」委屈自己!
他那樣說話其實我很受傷,但我還是會委婉的說:「沒關係。」
其實我知道不要太常「委屈」自己做什麼事,不過我這樣配合別人生活十幾年了,早就分不清到底有沒有犧牲自己。
我們時常有因為被誤會、被不公平對待而感到「委屈」的情緒,然而有趣的是,在英文詞彙裡並沒有一個單字能夠精準的概括「委屈」這種情緒。但在華人文化當中,為了維持所謂的「人際和諧」、貫徹「以和為貴」的理念,大家面對事情時容易抑制情緒,習慣性地「委屈」自己,久而久之,人們會分不清是勉強自己,還是自己本來個性就如此,只知道自己越來越不快樂。
台灣阿信——只要當「好人」就會被喜歡
我付出那麼多、溫柔對待世人,期望有天我的辛苦能被理解,這樣這輩子就沒什麼遺憾了...
日本電視劇《阿信》描繪主角為了生存掙扎、奮鬥及創業的故事,是許多台灣人的生活縮影。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之間成為了「台灣阿信」,不斷付出、壓抑自己、委屈犧牲,只為了成就身邊的人。在這種悲情劇裡,「好人」多半在劇情的尾端才能換來個好結局,但那些所謂的「壞人」卻在劇情中耀武揚威、處處惹人厭,要忍耐到結局才會有「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