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線上辦公,編輯部同事們的情緒都已經跌落到了谷底,尤其在李文亮醫生去世之後。暴露在鋪天蓋地的壞消息中,寫文章這項工作變得異常耗竭。疫情發展至今,我們見到的魔幻事件已經很多。但越在這種時期,越需要理智的討論一些問題,比如最近越來越頻發的「瞞報病情」現象。
當絕大多數人都在努力隔離,「瞞報」便成了當下疫情的最大敵人之一。相信你已經看到許多瞞報病情(他們可能已經自己發燒、去過疫區,甚至已經確診),導致多人感染、隔離的報導。比如,一位山東患者因為隱瞞情況外出聚餐,導致68名醫務人員被隔離;比如,晉江一名男子從武漢返鄉,謊稱自己從菲律賓回來,然後參加2場大型宴請並擔任喝酒划拳主力,劃得4千多人居家觀察。
大家憤怒,批判,怒斥他們「非蠢即壞」、「攪亂一鍋粥的老鼠屎」。可從心理學角度去講,我們又偏偏不能過度苛責他們。
在隱瞞肺炎病情背後,往往隱藏著一種病恥感(perceived self stigma):對疾病和自己的歧視,這又來源於大眾對肺炎群體的污名化(stigmatization)。接下來我們要說的,也許會是一件你「理智可以理解,情感難以接受」的事。但在當下疫情控制的關鍵時期,這絕非小事。
一、什麼是疾病標籤下的污名化?
針對疾病的污名化(stigmatization)可以被劃分為兩個類型:來自外界的社會污名,以及被患者感知到並內化了的病恥感。
社會污名(social stigma)一般通過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表現出。
刻板印象:指整個社會對於傳染病的一種錯誤的、固化的認知(如:對病毒的傳染性、預防措施有錯誤的認知)
偏見:是社會刻板印象在認知和情感上的表現(如人們厭惡、害怕一種可能源自社會外來群體的傳染病)
最後,歧視是偏見在行為層面的呈現(如:人們會以一種並不尊重他的方式,告訴別人離他遠點)
諸如「武漢人滾遠點」「武漢人自重」這種說辭,我們見得還少嗎?
病恥感(perceived self stigma)主要是因自己生病而產生的羞恥感(shame)。當患者被社會打上一個「有毒」的烙印,被降格成低人一等的存在,患者自己也不得不接受了這種設定,認為自己得了病「很丟人」。
害怕。害怕世俗的壓力、害怕被身邊人「指指點點」,害怕沒有面子。必須承認,這種「害怕」在我們的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個人可以躲開很多東西,但唯獨難以躲開來自別人的批判。很多心理疾病患者不願去求助,往往就是因為如果別人知道了他在做心理諮商或是去精神科,會用異樣的眼神看他。放到這次疫情中,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