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為媒材創作 江佶洋讓光線和大眾對話

2017-03-05 10:30

? 人氣

《狼與一位名叫東郭的人》燈光設計江佶洋。(江佶洋提供)

《狼與一位名叫東郭的人》燈光設計江佶洋。(江佶洋提供)

為了本事劇團即將在五月上檔新戲《狼與一位名叫東郭的人》系列專訪,從編導一路訪到設計群,意外發現怎麼老是約訪在在大稻埕?原來燈光、舞台、音樂三位設計都駐紮此地,和劇場知名的影像設計王奕盛被戲稱『大稻埕四少』。舞台設計張哲龍雖非在地人卻選此處作為「思劇場」及個人工作室基地;音樂設計柯智豪從小迪化街長大、廟會慶典無役不與渲染出他獨特的聲響風景;此篇專訪的主角、燈光設計江佶洋則是出外闖蕩一圈之後回歸故里,接下阿公過往懸壺濟世的齒科診所並翻新成燈光設計公司「瓦豆製作」,還一舉登上老屋新造的媒體版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江佶洋。(陶維均提供)
江佶洋。(江佶洋提供)

曾有多次與戲曲演出合作經驗,江佶洋談及此次《狼與一位名叫東郭的人》燈光設計特別強調「真假虛實」的概念,戲曲演員動作本就遊走虛實之間又充滿象徵,不特別張牙舞爪奢華燦爛而是營造讓觀眾能自由想像的幻覺空間。

「從光的角度來說,無論哪種演出都是為了演出而打亮;尤其傳統戲曲無論流派最重要都是唱念作打,不可搶焦,要烘托氣氛,要讓觀眾看到演員的細節」。他特別強調,做燈光並非彰顯自己厲害技術或多麼創新的理念,重點僅是抓住戲中象徵、盡力完成一個給觀眾和演員的身心空間,「在這樣的呈現過程中,觀眾自然也會看到設計本身的美感思維。」

每日早出晚歸,基地在阿公留下的診所,江佶洋用光線為城市敷藥布。老屋再造這事被雜誌媒體報導之後讓更多人認識他燈光設計身分,每隔幾天就有訪客掛號參觀,動輒室內華燈盈亮讓來者一覽究竟。二十坪大挑高空間有五位員工,每天電器燈具開關不停,夏季最高電費卻不過一千八,冬季甚至兩三百而已。

他最自豪、也是工作室甚至他個人創作核心理念,「重新思考『光』之必要」。他相信過好生活才能有好藝術,創作來自生活,不假鬼假怪、不清高姿態告知甚至指點別人什麼是美,認真過好生活就是。

「我們詳細思考為什麼要亮?多亮才夠亮?節能減碳喊很多年,很多人驚訝於我們電費比住家還省還能把空間弄成這樣,背後是什麼?我們是否把太多能源消耗在不必要的耗損?」他強調這不僅一人功勞也不是自己多厲害,「只是要讓大家知道,光環境是可以隨著人的生活調整。」

江佶洋大學唸的是文化大學影劇系,電影劇場都學了一點,最愛攝影,鏡頭背後他看見光。為謀生,因緣際會進雲門實習,一開始啥都不會的他被放進舞台組搬布景做木工。直到九六年《X世代》他仍是舞台組,換景時在翼幕他抬頭是漫天藍光,「那光線讓我充滿想像,問旁邊大我兩屆的燈光組學長可否教我?隔年製作我才開始學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