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不是一天,而是一段歷史的血淚…這位外省老兵,這樣陪著受難家屬找真相

2017-03-07 15:38

? 人氣

二二八事件在1947年3月6日與3月7日是關鍵的轉捩點,蔣介石派兵陸續抵台,許多台籍菁英在關鍵的這兩日開始陸續失蹤。二二八這個大時代的悲劇故事,由於缺乏真相與元兇,故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破碎的家庭記憶所拼湊起來。林界,一個外界不甚熟識的名字,從1947年開始迄今,他與他的家人,其實一直訴說著一個台灣人與外省人的故事。

二二八事件發生之際,時任《台灣新生報》高雄印刷廠廠長的林界在高雄市長黃仲圖邀請之下,在1947年3月6日上午與議長彭清靠(彭明敏父親)等人代表市民,攜帶《和平條款九條》與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洽商二二八事件的後續處理。然而,3月6日下午開始,彭孟緝卻派出部隊鎮壓在高雄市區,更在3月7日以迫擊砲等重型武器攻擊高雄中學。3月21日,高雄要塞司令部槍決林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林界被殺身亡,留下了妻子胡錦華與三歲的林黎影、一歲的林黎彩兩姐妹。林界離開後8年,母親無法承受艱苦的日子因此自殺身亡,兩姐妹從此成為孤兒。

林界,是林黎彩那位相片裡的爸爸。林界,也是外省老兵廖中山那位未曾謀面的老丈人。

廖中山,1934年出生在中國河南省的小農村,在戰亂中度過童年的他,從小就離開家鄉,最後加入海軍陸戰隊。1949年,年僅15歲的廖中山就隨著軍隊來到澎湖,1950年來到了台灣。台灣這樣一個陌生的地域,最後變成廖中山落地生根的家。

經過十多年的忠黨愛國軍旅生涯後,因為肝病問題,廖中山在1963年退役,並在屏東萬丹取得教職。在屏東,廖中山結識了在天主教堂流浪謀生活的二二八受難遺孤林黎彩。兩人從結識到論及婚嫁僅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誠如李筱峰老師的觀察,婚姻雙方的結合,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中國苦難的歷史與台灣苦難的歷史,在島國台灣生根的縮影故事。經過多年的努力,廖中山也在1982年受聘到海洋學院(海洋大學)擔任教授。

(圖/想想論壇提供)
廖中山是位謙遜、熱情的老兵。(圖:wikipedia/想想論壇提供)

1986年,廖中山從鄭南榕的「時代」雜誌與各種黨外雜誌重新認識台灣,也在黨外雜誌看到岳父林界的名字。隨著台灣民主進程的推展,廖中山陪著牽手林黎彩開始找尋二二八事件的真相。

1992年,在廖中山的支持下,林黎彩向法院控告彭孟緝偽造文書、非法處決林界,事後未按程序通知家屬領回遺體,有湮滅罪證之嫌。當然,這一切控訴都是無功而返。

1992年8月,廖中山與一群理念相同的外省人成立「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並擔任首任會長。以廖中山為首的這群落地生根新台灣人,想要打破眷村的藩籬與大中國一統的民族主義,成為台灣生命共同體的一份子。

1995年,廖中山成立「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並擔任董事長,致力於建立海洋台灣的文化。謙虛的他,當時說:「因為我不懂事、需要成長,所以來作董事長。」

1990年代,廖中山透過文章、演講與廣播推廣台灣意識,主張他背負的中國苦難歷史與牽手背後的台灣悲情歷史,兩者應該在台灣落地生根、和諧共處。終其一生,廖中山用他的精神,致力跨越台灣與中國苦難歷史以及族群的藩籬。

1999年,廖中山因病辭世。相信曾經是他的廣播聽眾們,迄今還是懷念這位講著河南腔北京話、謙稱老兵的廖中山,身體力行新住民生根台灣的理念。廖中山常說,中國是他的生母,台灣是他的養母,他希望兩者平等對待,不願養母變成生母的屬下或奴僕。他的故事,其實不只是他個人背後的中國故事,在他的故事之中,也背負著岳父的台灣歷史;而這些歷史,如今都是台灣這塊土地的一部份。

作者│阿圖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縮影人間】外省老兵廖中山與二二八遺族的故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