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怎麼玩毛線?」當小孩受外界閒言閒語時,父母如何保護他?心理師建議3步驟

2017-03-14 15:03

? 人氣

最近有篇新聞,讓我看了有非常多感觸。有位媽媽表示兒子在學習打毛線,被陌生人指指點點,讓媽媽感到很氣憤,而發文表達社會對於性別教育的不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
如果打個毛線都會變成同志,家政課豈不是該廢了?

其實在教育現場,還是多多少少存有對於不同性別的刻板印象,國小低年級可能還不明顯,但到高年級就會有較多既定的性別印象,像是「男生不能喜歡可愛的東西」、「女生不需要打球很厲害」。

這些不成文的觀念都是人對性別的舊有狀態,近幾年政府即使努力不斷的在校園中,做性別教育與性別平等宣導,但是在潛移默化的社會文化中,我們都還是難免被影響著。

暫時不提性別教育的落實足不足夠,因為這些都需要長期不斷推廣,而非三言兩語就可以改變,但更重要,需要討論的是,當家長瞭解孩子有自己的選擇狀態與自由,但卻被外在輿論批評或影響時,家長可以如何保護小孩。

2
誰說女生不能是汽車迷、軍事迷?

面對輿論壓力,家長要先挺得住

首先,家長的心理素質強度要足夠。

由於外在的輿論壓力,未必直接面對小孩,很多時候反而會因為小孩的年紀轉向攻擊或評論家長,這時家長要覺察自己是否會因為被評價而感到挫折或羞愧,而當產生這樣的情緒後,家長為了改善自己的情緒,轉向對小孩發脾氣或者阻止那些被評論的行為,這時小孩會產生委屈和受傷的心情。

但是,小孩未必瞭解自己甚麼事情惹大人不開心,因此,大人要先知道自己的決定是為了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而不是滿足自己被別人稱讚的需要!(你真是一個好媽媽/爸爸)當家長瞭解,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並非要被稱讚時,就更能知道自己要接收哪些「指教」。

幫助孩子做好準備,閒言閒語隨風去

第二,幫小孩做好心理建設。

有些認為自己很有智慧的大人,會直接向小孩表達自己的想法,但這些突如其來的建議或關心,往往會讓小孩覺得很驚嚇或難過,因此我們可以先幫助小孩有些心理建設,這些建設並非針對某件事,而是可以從平常的互動中就模擬練習。

可以告訴小孩,當有人批評你或者說你不好時,可以先想想,別人說的內容和自己做的是不是符合,例如:你不可以丟玩具,這樣亂丟玩具會打傷別人,

我們真的有亂丟玩具,也真的可能會打傷別人,那我們可能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如果別人的建議和自己的想法不同,讓你覺得不知道怎麼辦,你可以立刻告訴爸爸或媽媽,例如:一個女生怎麼可以跟男生玩的像野小孩一樣。

像這樣只是出於對方自己的想法,那我們就要幫助小孩澄清,讓小孩知道爸爸/媽媽希望你可以開心、盡情的玩,玩得開心不需要分男生女生,別人的想法我們不一定能改變,所以你只要開心的玩,有任何狀況讓爸爸媽媽知道,讓小孩瞭解父母會幫忙他處理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的問題。

5
只要能玩的開心,玩甚麼玩具又有什麼關係呢?(圖/MIKI Yoshihito@flickr)

尊重孩子,接受選擇

最後,家長請尊重小孩的發展與選擇!

當男生想要選芭比娃娃玩具、女生想要玩汽車,當家長的會不會想要幫小孩換玩具,或阻止小孩買呢?

小孩還小時對於自己的性別意識還未必如此清楚,對任何東西都有可能好奇與喜歡。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僅讓小孩更能對自己有自信,也避免因為大人的因素,而阻礙了孩子天賦與創意的發展,刺激元素越多元越豐富,不僅能激盪孩子的想像,更能增加孩子未來對於各種事物變化接受的彈性。

3
性別刻板印象依舊不斷的被自認正義的正義魔人不斷放大加強...

性別文化一直是非常潛移默化的,我們經常會對認知以外的狀態或人產生敵意,因此我們都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去包容與自己想像不同的情境與狀態,讓孩子能更在更多包容與愛的環境下成長,孩子也才能學會愛人與包容。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長耳兔談心室(原標題:誰說男生不能打毛線,女生不能玩汽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儀安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