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不是老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罹患,例如因流感、腺病毒等感染導致的心肌炎或是毒素(像是酒精、毒品、化療等)曝觸都有可能造成心臟衰竭。其他危險因子還包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腎臟疾病、過度肥胖、心肌梗塞、心臟病的末期結果等都有可能演變為心臟衰竭。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約50%,甚至比癌症還致命!
心臟衰竭常見症狀:活動呼吸喘、疲倦,體力下降、食慾差、下肢水腫等
臺中榮總醫院心衰竭科黃金隆主任表示,心臟衰竭或無力,顧名思義表示心臟有結構性或功能性的異常,包含:充血功能(舒張性功能)失調或收縮功能故障,導致無法提供足夠的血量供應身體各部份,進而導致身體多處不適,常見的症狀如:活動呼吸喘、疲倦,體力下降、食慾差、下肢水腫、四肢冰冷、尿量減少、腹部脹氣、消化不良等情形。故心臟衰竭的控制不良的結果是全身不適、生活品質下降,影響不僅是患者個人,甚至是整個家庭。
黃金隆主任表示,心臟衰竭的治療及照護目標主要為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及活動功能,減緩心臟功能惡化,降低住院率,延長病人壽命。針對早期心衰竭病人應給予預防措施,矯正可逆之病因,再利用目前進步的藥物、植入性電子儀器,若是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心臟衰竭的病人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降低總住院的天數,不再遙不可及。
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性照護,使得一年死亡率下降
臺中榮總於107年3月開始配合衛福部開始實施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性照護(Heart failure post-acute care, HF-PAC),期望透過全人醫療照護,協助病人及家屬於擁有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減少可避免的症狀惡化及不必要的再住院。心衰竭團隊針對因心臟衰竭住院,且左心搏出分率小於40%者(正常人心臟的左搏出分率約為50%-70%),這群嚴重病患,於住院時詢問病人及家屬意願,是否願意持續於門診為期六個月進行全方位的照護。故從107年3月至108年12月底共有194人願意參與這項服務。
根據統計,這些參與者年齡最大為94歲,最年經為27歲,其中男性病患為多共有142名。相較於傳統心臟衰竭半年再入院率50%,臺中榮總醫院統計半年再入院率為1.5%(統計108年1至6月);一年死亡率較傳統20%下降至2.9%(統計至108年12月)。
有1位33歲的男性,過去無任何疾病史,ㄧ次感冒後伴隨呼吸喘現象,經檢查為左心搏出分率為32%,懷疑是一個病毒感染導致心肌炎所引發心臟衰竭,透過門診為期6個月慢慢改變生活型態,如戒菸、戒飲料、減重等,搭配藥物使用、水分控制、積極心肺復健,每日手機APP上傳家中血壓、心跳、體重,6個月後病人,左心搏出分率進步為42%,順利回歸職場。
整合性照護加持,心衰竭患者打破過去高再住院率、高死亡率的困境
心臟衰竭的自我照顧,執行起來確實是需要一些時間,甚至是家屬共同的協助,由其病人每次回診,都需先至個案管理師衛教室進行評估及衛教。醫療雙方都需要時間、信任度種種配合,絕非容易,且「照顧身體」 這件事,病人及家屬也需要「繳交回家作業」。作業項目包含:藥師的藥物衛教、營養師的飲食注意事項、復健師的如何正確心肺運動及個案管理師統整病人個別化「生活方式」,讓醫療貼近病人。
心臟衰竭在過去由於高住院率、高死亡率、低生活品質等,常常嚴重衝擊病人及家屬,自從106年7月衛福部實施急性後期整合性照護,臺中榮總醫院心臟衰竭科積極配合,使心衰竭患者打破過去高再住院率、高死亡率的困境,出院仍然能得到照護,不再害怕。
文/黃曼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流感釀心肌炎恐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約50%,比癌症還致命!)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