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週四(3月5日)公布了一項涵蓋全球75個國家、80%以上人口的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對女性都存有偏見,甚至有30%的男女認為男性毆打女伴是合理的。
報告指出,91%的男性和86%的女性至少有一個明顯的偏見。50%的人認為男性是更好的政治領導人、40%認為男性會是更好的企業高管。調查也顯示,不分男女,大多人都認為,大學教育對男性更為重要。如果工作職位短缺,男性應該優先得到工作。
報告內容提到,在50個女性教育程度比男性高的國家中,即便女性投入更多時間在工作上,平均薪資還是比男性少了39%。
為什麼會這樣?報告指出,過去一世紀以來,女性的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上更受到保障。投票、教育和工作權都有所進展。入學的女童人數增加,孕婦死亡人數也持續下降。但是根深蒂固的偏見與歧視依舊存在,甚至在許多國家被強化。
實際數據也反映了偏見帶來的結果。路透社報導,儘管男性和女性的投票率相近,但全世界議會中只有24%的席位由女性擔任。在全球193個政府中,只有10位女性政府首腦。勞動力市場上的女性工資低於男性,而且擔任高級職務的可能性小得多。在標準普爾500強公司中,不到6%的首席執行官是女性。儘管女性工作時間比男性多,但這項工作更有可能是無償護理工作。
開發計劃署署長斯坦納(Achim Steiner)說,解決這種偏見是平等倡導者的下一個目標。他在聲明中說:「過去為確保消除健康或教育差距而進行的工作非常有效。現在必須要轉而處理更具挑戰性的事:男女之間根深蒂固對於真正平等的偏見。
以國家看,在消除男性的歧視上,進步最多的是智利、澳大利亞,美國和尼德蘭。但是在瑞典、德國、印度和墨西哥卻出現倒退的狀況。如果以女性來說,進步最多的是尼德蘭、智利和澳大利亞。退步的則是瑞典、印度、南非和羅馬尼亞。
此外,聯合國下190幾個國家和地區中,性別平等指數最高的分別是挪威、瑞士、愛爾蘭、德國和香港。中國則是排名第85。
我們是怎麼長大的
根據這份報告,雖然許多社會告訴小女孩說,她們以後想要做什麼都可以,也投資她們的教育,但是卻不給她們平等的機會,阻擋她們可能掌權的機會。
報告指出,許多性別規範和經驗都是在家庭養成。父母的態度會一直影響孩子到青少年時期。比如說,孩童會觀察父母如何分擔有薪和無薪的工作。青少年則開始性別社會化的過程,許多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也是在這時固定下來。
男性被強調要有「男子氣概」、身體上能夠忍受疼痛、參與運動競賽,也被教導要經濟獨立,能夠扶養家庭。另外男性也被提醒不能表現的像女生、不能示弱,甚至應該跟許多女性發生性行為,在關係中控制女性。做到了就會被獎賞,反之就會被懲罰。
許多女性從小在家中偶爾都是最後用餐跟吃最少的。這讓女性較容易成為食物不足和營養不良的受害者。女孩也比較不被鼓勵讀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等科目。有些女孩也因為早婚使得人生受限,其中包含每年1200萬強迫婚姻的受害者。
比起男性,女性受壓迫的情況到了成年之後更明顯,較常被要求負擔無薪的照顧工作。女性也被要求擔任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丈夫的意見影響到女性在職場工作的決定。能夠擁有專業的女性不是有一個超級支持的伴侶就是無伴侶。女性雖然壽命較長,但比起男性卻較少有退休保障。
報告最後指出,這些結構性的問題有待政策來解決。比如讓男性真正能夠請育嬰假、加強暴力和歧視防治、落實男女在公民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平等參與等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說,透過教育,可以提升認知,也可以採取激勵措施,例如鼓勵平等分擔育兒的稅收結構,或鼓勵婦女進入男性主導的工作部門來消除偏見。
文/鄒宗翰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