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吃蕎麥麵店以及拉麵店等,點餐時須用到的餐券(譯註:在日本有些店家店內是不收現金的,而會在門口擺一台投幣式餐券販賣機。客人投幣購買想吃的餐點的餐券,將餐券交給櫃檯人員,等待出餐即可。)
這個餐券制度,是由已在2002年結束營業的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的大食堂最先開始在日本採用的制度,而會採用這個制度是由於某個契機。
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的大食堂採用餐券制度的契機是什麼,各位曉得嗎?
根據2002年8月14日的每日新聞大阪早報,據說其契機是由於地震造成無法收飯錢。
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內,以1929(日本昭和4年)年開店以來的傳統而自豪的大食堂將於8月19日結束營業。
在該百貨店開幕的1929年,大食堂被當作主力攬客設施,於7、8樓同時開幕。在當時西式餐飲店帶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很高級的,然而阪急集團的創辦人小林一三先生提倡了「又大碗又便宜又好吃」的觀念。
在東京的喫茶店賣的咖啡1杯的平均價格是15元的1936年當時,這家大食堂以20元這種史無前例的便宜價格供應咖哩飯附咖啡,得到庶民的歡迎。
1936年它的面積擴展為一開始的約3倍,約3800平方公尺,成為「日本最大的巨象級食堂」。據說1天約有多達4萬5000位客人來排隊吃飯,約1萬3000人吃了咖哩。
在晚餐時段發生的1927年的北丹後地震,那時它的前身直營食堂無法向客人收到飯錢,因為這個教訓,於是它在1930年採用日本首次的餐券制度。
參考:2002.08.14「每日新聞大阪早報」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Japaholic(原標題:日本的餐券誕生的契機是?)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