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酌有益身心健康?多數台灣人忽略的致癌風險,這8種人最好一滴酒都別碰!

2017-04-05 12:35

? 人氣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好像飲酒不過量就無害;許多人聽說過淺酌對心血管有保護效果,有人每天淺酌、自我保健,昂貴酒類廣告也鎖定中老年精英,訴求風雅。

然而,淺酌真只有好處而無壞處?是否所有人都適合長期淺酌?哪些情況連淺酌都必須避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較新的國際實證回顧,長期淺酌的好處,主要是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但這種好處,似乎對55歲以上女性較為明顯。至於酒精對健康的總體傷害(包括急慢性傷害、心血管、癌症、事故傷害等總和),則是對男性比對女性更大。因此,英國政府修正了原本對男女長期最高飲酒量的上限建議,從男高於女,下修為男女相同。

酒,和你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更重要的是,淺酌雖可能保護心血管,卻會增加致癌風險,包括大腸癌、乳癌、肝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而且,酒精的致癌性,並沒有安全值。因此,想要保護心血管的人,或許更應該從運動、飲食、戒菸、控制體重與三高、適當用藥等增進健康的方式著手,才不會顧此失彼。

對台灣民眾特別糟糕的是,高達45%的國人缺乏酒精代謝(解毒)所需的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酒後血液中乙醛累積,而乙醛是一級致癌物,不僅會增加罹癌風險,還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風險。

台灣是全世界此項缺陷盛行率最高的地方,有此缺陷的人,喝酒容易臉紅,也容易頭痛、心悸、嘔吐、宿醉。半數台灣人喝更少量的酒就已經大大提高食道癌、口腔癌風險,而且連心血管都淪陷,所以,台灣的酒害防制政策,其實必須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嚴。

酒精對健康的總體傷害,與累積攝取量以及每次攝取量皆有關;攝取量愈高,傷害愈大,呈劑量效應關係。參考國內外建議,沒有喝酒習慣的人,並不需要為了健康而喝酒。如果已有喝酒習慣,則必須注意節制酒量,每週總攝取量勿超過14單位,分散於數天,每次僅少量攝取,但同時,也不要每天喝。

因此,以分散到三至四天為原則。單次喝酒(包括應酬情況等),不要超過四單位。年齡65歲以上、體型較小的人,喝酒量必須再打折(註:一單位酒精相當於一罐350c.c.罐裝啤酒、150c.c.保力達、110c.c.葡萄酒/紅酒、75c.c.紹興酒、30c.c.威士忌/白蘭地、20c.c.高粱酒)。

以下情況連淺酌都有危險,須嚴格避免飲酒:

1. 喝酒會臉紅者。
2. 有心臟病、BC肝帶原、肝臟疾病。
3. 孕婦或準備懷孕。
4. 開車、騎自行車。
5. 從事激烈運動之前、當中或之後。
6. 需從事精密或高危險工作。
7. 有服用藥物。
8. 未滿18歲。

文/邱淑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見雜誌(原標題:淺酌,OK嗎?)
封面圖片來源/kaboompics@pixabay

(風傳媒再次貼心提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責任編輯/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