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個垃圾漫天老社區,30年來成為台中最美藝術街?熱血建築師現身說法

2017-05-01 08:00

? 人氣

藝術家蔡志賢成立「小雨的兒子」服裝品牌時開的第一店。廢鏽鐵材的巧妙運用,隨處可見。(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藝術家蔡志賢成立「小雨的兒子」服裝品牌時開的第一店。廢鏽鐵材的巧妙運用,隨處可見。(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理想國」是一個位於大肚山麓的集合住宅建案,這裡原是遍布垃圾的老社區,經過一群熱血建築師的規畫、更新,變身為藝術家群聚的街坊,在三十年前寫下台中房地產界的傳奇。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知名的東海藝術街,儼然是台中的「蘇活區」。

當年親身參與建構「理想國」的建築師姜樂靜,三十年後,要帶大家認識和回顧這個深深影響台中居住文化的國度。

三十年前,我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很幸運能遇到一群精彩的東海建築學長們。從「村莊開發公司」到成立「理想國建設公司」,看到一個原本破敗、縣市交接三不管,所謂邊陲的地方,因緣際會用理念與企畫吸引到同質的人,將舊區填入新建房屋,租下舊街的空屋,進行主題的招商更新。原本垃圾飛揚、三個店鋪一百萬元的老社區,經過環境大改造,成為中產階級宜居之所的奇蹟──這就是後來所謂的「社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用理想構築的「理想國」

2014年,藝術街坊上某個店主爭取到一些經費,主動邀請我與賴張亮建築師回去,在二樓的藝廊角落舉辦「理想國之草創文件展」。我們拿出收藏保存的「理想國」滿版報紙稿、共三期《趨勢》企業雜誌,還有那時銷售用的紙本說明書等資料進行布展。主辦單位用心找來錄像工作者,特別訪談白鍚旼總經理及現在的居民,也為一群逐漸落腳生根的藝術家們,舉辦生動忘年的聯展。

15分鐘的紀錄短片裡,白總提到當年特別登門拜訪藝術家董陽孜,用理想求到「理想國」三個書法字,至今看來仍然浩瀚。而我曾為了買屋,利用晚上賺外快,熬了三天三夜繪製理想國全區鳥瞰等角透視圖,成為第五期廣告的頭版。我何其有幸,剛畢業就在趙力行學長的帶領下,設計了「柯比意廣場」,那時徒手畫的立面,是我對藝術街坊浪漫遊逛與生活的期盼,結果都一一實現了,後來居民自發的村慶及假日市集,就在被我們命名的柯比意廣場舉辦。

上下斜坡有四米落差的國際街,是難得的完整街廓。排出ㄇ型的商業空間,讓小商鋪上下兩層,並細緻密排差半層的地下室停車空間。願意退出空間作為公共廣場,在當時以傳統臨路透天店舖為主的售屋市場,算是開了先例。不過,街廓雖完整,但開發時必須分散風險,只好切成三大區塊。後方是一排複層別墅,東側是複層下商店、上住宅的透天舖,主持設計師趙力行提出要留一個以理想國規模考量的社區型廣場,我便負責細畫走道、階差樓梯,以及有電梯直達的整層辦公樓(最近已轉手成為中科某大廠商的員工休閒招待所)。

(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三十年前,理想國社區建案願意讓出空間作為公共廣場,在當時開了售屋市場的先例。(圖/ 台中好生活提供)

三十年後,我再回頭看看那時規劃理想國的理念:容納各階層居民及外來遊客,用步行的尺度混合公寓、別墅與商店,考慮自在購物的休閒環境,跟居住氛圍和諧並存,這樣的產品在台中七期重劃區已經無法看到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