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在地的生態與脈絡, 是五味屋最大特色。透過與村子建立友善關係, 讓每個在這裡的人, 都成為村裡孩子最好的照顧者, 是「鄉村孩子策略聯盟計劃」最主要的中心主軸。
那是豐田火車站前一棟日治時代保存至今、質樸的木造平房。豐田曾是日本人的移民村,有良好的土地配給和街道規劃,當時,由男教師從外地帶回最新的農耕工法,女教師負責更新產品後製技術,村子自給自足。近百年過去,豐田的道路依舊整齊,但許多屋子早已改建,2008年之前,這棟風鼓斗建築曾是鐵路局車站改建計劃的拆除對象之一,經過任教東華大學的顧瑜君老師奔走溝通,加上居民的協助下終於得以保存,才有如今成為豐田文化地標的「五味屋」。
「不能不勞而獲!」顧瑜君讓孩子工作學經驗,點數還能換禮物
「我們從五味屋第一天開始就告訴孩子們,不能只靠救濟,我們可以幫忙一起換取你的所需,但是你必須自己努力,」移居花蓮已經邁入第21年的顧瑜君,任教第二年就開始在這個社區服務。她強調的概念就是不能不勞而獲,直接救濟是一種便宜行事的做法,孩子若有需要的物品如書包、水壺、文具等,都得透過在五味屋工作換取點數。她希望鄉下的孩子要能勞動,而且不是只做粗工、黑手,還要有智慧解決問題,理解工作的價值所在。「五味屋不只是一間店,而是一個轉換平台,物資進來後透過分類整理,成為教育資源,孩子們付出努力,加上店內銷售,達成循環性的教育生態,」顧瑜君說。
目前五味屋有8個分支據點,這個網絡涵蓋社區的食衣住行各方面的資源,物資都是透過各地捐贈而來,這些空間的成立都出自一個遠大目標——在鄉村創造一個不同於都市的生活。鄉村的孩子有沒有可能在鄉村過安居樂業的生活?他們不一定要到台北賺比較多的錢、付出較高的房租,而是可以在鄉村過富有但不一定是有錢的生活。能不能在教育系統還無法積極應付這些需求的時候,以社區的力量先行補足?於是「鄉村孩子策略聯盟計劃」開辦了教育小旅行,廣邀各地學校、社團來到當地學習,同時也帶著村裡的孩子走訪其他社區進行教育交流、服務分享,現在全台灣共有四個社區複製了五味屋的概念開設在地商店,證明這樣的鄉村策略是有效且可行的。
當外地訪客來到豐田進行移地學習,五味屋就負責規劃課程,社區居民擔任木工、烹飪、衣服修改等講師,孩子們則是輔導員,如此一來,所有相關人士都能創造收入,各種不同類型的職業也得以活化,讓孩子對未來能有更不一樣的想像。
社區現有的公共空間可以應付烹飪、木工實作、電影放映、腳踏車修理等課程活動,甚至有一塊田地能學習耕作,顧瑜君說明:「希望鄉下的孩子有常識,能務農,懂做工,什麼事情都要會,讀書未必是最重要的,既然住鄉下,就要把生活價值找出來,因為鄉下孩子功課再好,還是比不上都市上層,與其去做無意義的分數競爭,不如換一種方式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