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害怕沒有了難過或悲傷,就會真的忘了關於媽媽的一切...。」「媽媽過世了,我卻沒有繼續難過,是不是我變得不在乎她了?」「沒有了這些『應該』要有的感覺,我是不是錯了?」他說。
好像記得這份痛苦,才等於母親還存在;如果忘記了這份痛苦,母親就會永遠離他而去。
如果負向情緒的確具有一些正向的功能,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在分手、痛失親人、挫敗等令人難受的事件後,選擇一個人用各種方式沈浸在這些情緒裡。
但是,如果緊緊掐住傷口,是想要提醒自己避免再次受傷害,那樣子傷口永遠不會有復元的一天。
很遺憾的,身為一位諮商心理師,雖然我也不忍看到人們受苦,卻沒有那種瞬間就讓人跳脫情緒的技巧或靈丹仙藥。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了太多「看開一點,人生的路還很長」「不去想就好了」「想太多無濟於事」之類的空泛語言,這些語言不但缺乏任何安撫或支持的效用,還會令當事人覺得是自己無能,並且加深痛苦的感受。
要從情緒中走出來,最好的方式不是去否定這些痛苦的經驗、也不是責備自己小題大作,因為,痛苦之於當事者是很主觀且難以抹滅的真實。
療癒內在傷痛的歷程就像是一趟旅行。
旅行需要時間、也需要親自去體驗,而不是像個觀眾躺在沙發上,打開電視、聽聽別人的分享就完成了。如果你在旅行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就繞道而行,會讓你失去許多學習與長出勇氣的機會;但是,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耽溺在某個地方、佇足不前,同樣也會錯失許多此生難得一見的美景。
如果療傷是一趟旅程,那麼,旅行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行動。
累了就休息,養足了精神就持續前進。我們時而抬頭看看眼前的風景,時而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勇敢面對旅途中遇見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然後保持與自己的內在對話、如實面對自己的情緒。
生命的旅程經常充滿許多困難與挑戰,有些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無法重新來過、有些痛苦的情緒也確實難以跨越,但那不代表生命就此被困住。我們經歷了這些困境後依舊能走到現在,除了有他人的支持外,自己的內在肯定也有著堅毅而珍貴的力量。
時間並不足以療癒一切,真正幫助我們跨越傷痛的,是我們從痛苦中長出來的智慧、逐漸茁壯的堅韌。
我們理解了痛苦為我們生命帶來的意義,學會用更好的方式來想念過去的美好、與曾經受過的傷害共處,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情緒是一種狀態,而不是用來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
我們不必為了逃避而逼迫自己否定或忽視不舒服的情緒;也不必為了某些目的,用力地讓自己浸泡在那些負向的情緒裡。在自我療癒旅程中,重要的是,我們也學會了如何更愛自己。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