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正統南部粽,才沒在淋醬油膏啦!台南人對肉粽的堅持可多了,跪求台北人別再搞混

2017-05-21 07:30

? 人氣

厲害的水煮南部粽,米心要透,卻不過於軟爛,還保有黏度恰好的嚼感,水煮的時間跟火候的控制都不容易。餡料必定有香菇、栗子、鹹蛋黃、花生,比較特別的還會有一小塊魷魚。內餡的肉塊必然是肥瘦均勻,且不能是肉片,必須是塊狀,全瘦太柴,全肥又太膩,肥瘦達黃金比例,就完美了……

端午之前,南部粽、北部粽照例又要開戰,這種口味之爭,難免因為吃食習慣的養成不同,擁護與對嗆的字句都很辛辣,感覺就像平日各自在所屬聯盟打例行賽,端午到了,那就來幾場跨聯盟比賽吧!粽子本人不曉得是開心還是惶恐,每年一次吵吵鬧鬧,大抵都來自於每個人對於粽子的愛意,重點是,最後大家都吃到自己鍾愛的粽子了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的粽子養成之路,自然跟我出生與成長的地域有所關連。小時候,大人說小孩不可吃粽角,脾氣才不至於太尖銳,所以大人張嘴把粽子那幾個尖尖的角咬走,剩下中間薄薄糯米和餡料才遞過來。

後來才聽說,環境不好的年代,大人把粽角咬掉,自己吃糯米,把珍貴餡料留給孩子。幼時不懂事,忿忿不平,跟大人計較,說粽子的角都被咬掉了,剩下一點點,還哭。懂得典故之後,怎麼說呢,還挺感動的。

小時候笨手笨腳,還沒被允許從成串的粽子解下其中一顆,大概都是大人代勞,將粽葉剝光,擱在碗內,用叉子餵食。那時只能看著大人吃粽的瀟灑架勢,看他們俐落鬆開繩子,剝開粽葉,然後將粽葉轉彎折起來,帶油的葉子裡層就裹在內,不帶油的外層恰好收成一個漏斗狀,漏斗中央突出粽角,邊吃邊調整粽葉,直到整顆粽子完食,完全不沾手,童年時期目睹那個過程,堪稱端午節吃粽的初級養成術。

小學那六年,因為走路上下學的關係,中高年級還有中午回家吃過飯再往返的經驗,端午節前後,似乎都是雨季,濕黏的空氣中,總是飄來不知誰家廚房水煮粽葉的香氣,路上還有許多不曉得是什麼人隨手丟棄的粽葉,或光滑或沾著殘留的糯米粒,被路人踩平或被摩托車碾過。以那時小學生的心境看來,不免浮現強說愁的多慮,啊,那些粽葉明明貢獻了那麼多心力,最後被拋在路邊,扁扁平平,淋了整身,等到雨停之後,再經歷烈日曝曬,恐怕是另一個輪迴的蒸熟,真是命運多舛。

不知為何,小學那段看著雨中被壓扁的粽葉畫面,每年端午都會重新朝腦海襲來。也許是節氣恰好的緣故,偶爾陪著粽葉淋雨的,是那個時節早熟還帶著酸味的土芒果籽,被啃得光溜溜,像顆禿掉還淋濕的迷你獅子頭,看起來也很悲涼。

家裡不包粽子,我們吃市場「阿好」的粽子,仗著阿好就住在附近,還有點特權可以直接衝去她家取貨。一串串從大鍋起身的粽子,煮到粽葉濕潤而晶亮且呈現水氣飽滿的深邃古銅色,剛起鍋的熱粽子其實不好吃,放涼之後,帶點餘溫的口感最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米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