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在服裝造型的專業領域裡,該如何巧妙的運用不同角度去建構一個時代的真實性?如何跨越現代人的框架觀點,呈現過去年代時裝的美,並引導我們這時代的人去懷舊與欣賞呢?
從「頭」開始!
造型師姚君近期參與作品涵蓋了1920-1940年《紫色大稻埕》以及1930-1981年《一把青》的時空背景,一聽到有一個鎖定在70年代的時代劇,讓她非常興奮,因為台灣很久沒有這種大篇幅的年代戲,基於對年代戲的挑戰熱情不減,便接受了這個服裝邀請。
姚君很快速地展開了工作計畫,依劇情中描述的外鄉女們一個個抓出性格特色,進而區分出角色應有的整體服裝表現。但是,這麼多女作業員要如何區別呢?從「頭」開始!姚君說,由於這些女作業員當年屬於社會底層勞工階級,群居生活在宿舍裡,服裝品味性質接近,清一色的裝扮容易造成角色辨識度低,因此希望利用妝髮來創造不同的角色區隔。
她參考當時知名的如「二秦二林」林鳳嬌、林青霞等當紅女明星流行的中長髮或低層次法拉頭來為外鄉女們定調,小說裡個性鮮明反骨的黑美人留著一頭烏黑長髮最是與眾不同的,而邱錦鳳則是ㄧ個正在做研究的學生,因此在髮型設計上刻意低調她的千金氣質,讓她比其他女作業員更為清新、素雅卻不失大方氣質。
另外,周美娟這個角色更是以當年深具代表性的黛安娜王妃髮型作為模範,彰顯美娟的活潑氣質,姚君用這種方式來顯現每個女作業員角色的性格,當然也依照演員的個人體型條件做一些調整修飾,期望以最接近真實的方式呈現70年代女作業員們的造型裝扮,幫每個角色潤飾畫龍點睛。
你沒聽過二秦二林!?
二秦二林幾乎是20年前年輕人的流行代言人。台灣本土電影70年代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而當時台灣影壇上最具號召力的四位名角就是「二秦二林」:秦祥林、秦漢、林鳳嬌、林青霞,他們成就了台灣70年代的文藝愛情片,也成為了當時時尚流行的指標,當時幾乎人人相爭著模仿他們的穿著造型。
服裝的最小單位不是「件」而是「纖維」
服裝美學看似只從視覺的點線面下手,但姚君告訴我們除了美學上的考量之外,為求如實反映當年的狀態,也建議觀眾從另外一個角度觀點切入。《外鄉女》剛好說的是70年代紡織成衣廠,當時衣服製作技術與製作材質都全然不同,70年代特有的紡織技術及染料讓當時衣服的質感與現代服裝有絕對的差異性。
她說現今時代潮流趨勢之下,現代服裝的材質比較舒適,輕薄通風又時尚科技感,反觀70年代的服裝布料組成,化學成分高,布料也偏厚重不透氣,視覺上看起來是硬挺不易皺的。因此當要製作年代戲時,總感覺重製衣服無法達到最想要的效果,因此姚君會考慮選擇用另一種方法來呈現年代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