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抄寫寫的教育,真能讓學生真心喜歡學習嗎?4年前,她因為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質問一句「為什麼每一次回家我都要寫很多功課」,開始下定決心研究自學:「教育應該是百花齊放,沒有一種教育是絕對好或不好的,只要適合你們家孩子的方式,就是好的……」(封面圖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
「媽媽,我很喜歡學習,可是為什麼每一次回家我都要寫很多功課!」這是我們家的哥哥曾經跟我說過的話。他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沒有到學校去,學校大量地、抄寫式的功課讓他對語文產生反感。
「學國語,老師就一定要叫我們抄很多生字跟造詞嗎?」這是他的疑問。當他要走入自學時,我們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與孩子一起到台北展賦教育教養團隊參加半年的自學團,孩子參加自學團,而我和先生在團隊當中學習,強化我們與孩子的自學經驗。
展賦台南館這個空間當時是讓體制內的孩子放學後來的地方,他們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寫功課,寫完功課之後又要寫評量、又要應付考試,但這不是我想要給孩子的教育模式。當時,我們就一直在思考: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一直轉型,轉到:你來這裡不寫評量,不考試,我們也不賞罰,而是營造一個讓孩子安心、可以跟同儕進行人際互動與探索興趣的場所,家庭也可以加入讀書會和參加父母成長課程。
旁觀者與當局者的認知落差
四年前我們開始自學時,大家對它是完全無法想像的,我們是歸仁第一個申請自學的家庭,當時學校也很錯愕:「你們這樣真的可行嗎?」包括我婆婆也是,她覺得我們這樣好像是放棄小孩,但其實不是,自學因為有很多前輩在努力,所以我們知道它是一條可以走的路。
再舉一個例子。我兒子是個很討厭注音的小孩,所以一直到四年級,他一個字都不想寫,純粹只是閱讀;到了五年級,他才進到「我真的要為我自己寫字了!因為我要寫企畫、我要寫DM、我要寫作、我要賣我的東西,那怎麼辦?我總不能一直畫圖吧?」於是他開始拿起字典,一邊寫一邊練習。
我的姊姊跟姊夫都在國中任教,有一天他們回婆婆家,剛好問了我兒子一個問題,我兒子不會寫,他們就很擔心:「小孩都五年級了,怎麼還有很多字不會?」
其實我們有在觀察,知道他的閱讀量和識字程度都沒問題——他讀字很多的小說,他有自己的時間性,只是要不要寫而已。那段歷程的確滿辛苦的,因為妳要等待。我等了我兒子將近兩年。
自學怎麼做?
自學就是你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教育方式,所以課程可以視孩子的情況設計,考試跟評量的方式也可以自行選擇。像我兒子之前有一份計畫書是有關創業,所以他那個學期全都是研究創業的議題,比如製作鬆餅需要研究配方、然後規劃要怎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