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過動症小孩暴增,可怕程度僅次於氣喘?別急著罵孩子不乖,爸媽責任一樣大!

2017-05-31 16:09

? 人氣

無聊的特徵是會追尋刺激,還出現相關行為,例如:坐立不安、容易分心與無法專心(在要花力氣保持專注的事物上)。無獨有偶,這很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的表徵。這下子我們不禁想問,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易無聊人格有差別嗎?有些(甚至所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是否其實只是無聊而已,背後原因是現代社會愈來愈強調新奇與刺激,他們無法忍受刺激速度較慢且需要持續專心的事物(例如:功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盛行

不只現代兒童會無聊不安與注意力渙散。1845年,德國詩人海因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mann)寫下小故事「坐不住的菲利普」,描述小男孩菲利普超坐不住,他爸氣得叫他「就這一次」在餐桌旁坐好,但他無法乖乖聽話,動來動去,扭來扭去,把椅子前搖後搖,不小心搖太大力,整張椅子猛往後倒,他連忙伸手去抓桌巾,結果餐具全掉到他身上。如今全球各地的很多家長讀到這故事都心有戚戚焉。可憐的菲利普覺得「很丟臉」,但要是他生在現代的話,大概會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拿到過動症藥物「利他能」的藥單。

「坐不住」的小孩大概從古至今都有,但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無疑愈來愈多。1902年,英國小兒科醫師喬治.史提爾(George Still)率先注意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這種病症歷來有過許多名稱,例如:過度活躍症和注意力缺失症,如今則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可謂精神疾病診斷的《聖經》,最新的第五版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幾個特徵:不專心(容易分心)、過動(例如:坐不住),以及衝動(例如:回答問題時太快脫口而出)。這些恰好是無聊的兒童(甚至成人)可能有的舉動。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確實帶有爭議,沒有確定的診斷方式,而且當愈來愈多兒童確診這個病症,許多人認為失之浮濫。2005年,水牛城大學心理學教授吉兒.諾薇莉緹絲(JillNorvilitis)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方平進行合作,在他們調查的美國教師裡,有82%同意「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判定太過浮濫」。數據確實顯示患者人數的暴增。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針對兒童健康的全國性調查,從1985年到2011年之間,確診注意力缺失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人數增加830%。2013年,《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全美服藥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人數在24年間激增,從60萬人躍升為350萬人。這代表將近五分之一的中學男生與11%的學齡孩童為此服藥。如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面臨的第二大慢性病症,僅次於氣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