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的鏢局原來真的存在!歷史學者揭「運鈔車保全始祖」竟是這樣來的

2020-05-28 20:13

? 人氣

那麼,回頭檢視小說,金庸為《倚天屠龍記》設定的是元朝背景──保標存在這個虛構世界裡,至少比史實早了三百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陳熙遠提及,金庸的另一部鉅作《笑傲江湖》,反倒貼近歷史紀錄。這部小說雖然被刻意隱去時代背景,但從劇中一幕──向問天拿出一幅題著「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的畫作(此題字出自晚明董其昌之手),可以推測出故事時間點:晚明至乾隆年間。如此看來,小說裡的「福威鏢局」意外符合了保標的史實年代。

3清代以後,保標已常見於通俗小說、報章畫刊,可見這項職業為人熟知。(圖/)
清代以後,保標已常見於通俗小說、報章畫刊,可見這項職業為人熟知。(圖/〈鏢師拒盜〉吳友如等畫,《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冊 14,頁 141)

行走江湖,保標保護誰?

保標的行業首見於明代,並在國家危急之際,作為廟堂保衛戰的兵力。但細心的讀者也許會好奇:為何當時有那麼多武林好手,聚集在山東臨清一帶?保標究竟如何興起?

這得從地緣政治談起:保標行業的興盛與「京杭大運河」大有關聯。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並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五大水系互為相通。其中,「山東臨清」便是位於京杭大運河與衛河的交匯之處。

4在隋朝的航運基礎上,元代修鑿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流經直隸、山東、江蘇與浙江等地。臨清位於運河要道,有「天下咽喉」之稱,商貿活動發達。(圖/)
在隋朝的航運基礎上,元代修鑿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流經直隸、山東、江蘇與浙江等地。臨清位於運河要道,有「天下咽喉」之稱,商貿活動發達。(圖/陳熙遠提供,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繪製。圖片美化:林洵安)

所謂「南北之襟喉,天下之都會」,臨清位居南北水陸樞紐,富庶繁華,明代中葉逐漸發展為商業大城,是兵家必爭的寶庫資源。

此處商客南來北往,商貿活動絡繹不絕,其中江南生產的「棉布」是首要熱門商品。不時有北方商人攜帶大批銀兩,到江南購置棉布再運回北方,因而成為沿途山賊、河匪覬覦打劫的目標。專門隨行護送商貨的「保標」及「標局」,由此應運而生,在臨清一帶聚集為數不少的江湖武力。

行文至此,眼尖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本文用的是「保標」,而非我們慣用的「保鏢」。原來,這也和明代山東臨清的商貨有關。

保標的「標」,指的即是「標布」,也就是當時貿易往來的棉布。

從標布延伸,明代與「標」相關的詞彙,大多和商業布匹有關。布匹商行是「標號」,運送布匹來往經商者為「標商、標客」,運輸布匹的船隻為「標船」,而「保標」也即是保護標布、標商的護衛。

那麼,與布匹相關的「標」,何時演變為金字旁的「鏢」?

曾有學者揣測,或許跟標局使用的武器「飛鏢」有關;但透過史料的驗證,可排除這項推測,當時保標用的多是長鎗。保標的「標」字應與標布有關,直到清雍正年間,「保標」才慢慢變成今天慣用的「保鏢」與「鏢局」。

秀蓮不只存在臥虎藏龍!

隨著時代遞嬗,保標也有些改變。除了護衛商貨,他們還扮演「隨扈」角色,護送辭官或告老還鄉的官員,保護沿途家當、家眷的安危。因此,在標商招募之外,逐漸衍生成專責保護人力、財貨的一門職業,就如同古代版的「保全人員」。

此外,電視、電影裡的鏢師多是身騎駿馬,護衛著車隊。事實上,因著地域差異,保標也有「南船北馬」不同護送型態。例如《金瓶梅》中描述西門慶經營「標船」購置標布,雖然書中沒有提到隨船護衛,但可以推測,護送布貨買賣的武力需求應該逐漸形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