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訊息的傳達上,家長也要試著清楚表達,與其對孩子說「你只要開心就好」,不如說「重點是,你不但關心他人,同時又能讓自己開心不是很好嗎?」;尤其是當孩子們在與他人進行討論時,記得也要讓孩子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除此之外,當家長們跟老師詢問孩子的在校表現時,與其問孩子的成績分數,不如多關心他的交友狀況,要是知道有某些問題存在,建議也可以鼓勵孩子們的朋友,邀請大家一同思考解決的方案。
4. 用觀察,擴大關心領域
通常我們都會向身邊熟悉的人表達我們的關心,但就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來看,其實更需要體察身旁以外的人;像是當班上來了位新同學,或是在路上遇到說不同語言的外國人,主動協助的精神就顯得額外重要。
當孩子面臨生活中的挑戰時,家長們也該鼓勵孩子多加思考,譬如像是在一定的狀況下,誰會感到徬徨無助?而自己又可以做些什麼?假設當同學家中出了些狀況時,父母們也可以跟孩子一同思考該如何進行安慰或是提供協助?另外,也可以透過新聞報導的社會案件為例,跟孩子討論人們所會遭遇的困難,以及對方跟自己在經歷上的不同之處,透過不斷聆聽與同理他人的感受,孩子在未來才有辦法進一步瞭解相關的議題,並擴大內心同理的範疇。
文/田育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
責任編輯/鐘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