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進與出的不斷重複!日本名門流傳世代的3個心靈整理術

2017-06-11 11:30

? 人氣

在松平家,認為不會清潔打掃或整理整頓的人,也就是不會整理整頓頭腦的人。祖母總說「事,物,都會有進與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進,就一定有出

生活就是進與出的不斷重複。今天穿的鞋放回鞋櫃了嗎?用畢的餐具洗過了嗎?收拾的這個出一旦怠惰,整個空間就會漸漸散亂。

另外,也常被告誡「在購買前,要先意識到出」。譬如,打算買衣服時,祖母會問「洋史子,為什麼想要買這個呢?」「因為下次有個音樂發表會,所以想買」。如此回答後,祖母又說「那的確是很重要的呢。不過,能用在其他地方嗎?」「…」如此這般。

購物時的出,指的就是該物從喜愛到消耗為止能使用幾次。如果衣櫃滿滿都是堆著沒在穿的衣服,那麼下次購買前就試著要意識到出。如此才不會散財。

不論何時、不論何種行為,皆一定有進有出。明白這一點,就會成為人生幸福的關鍵。

1
從整理中成長,而乾淨的空間也能讓自身更加舒適。(圖/pakutaso

洗碗,要從背面開始

松平家的孩子,被管家教育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

尤其是清潔打掃、整理整頓上,受到非常嚴格的教育。

用餐完畢後,要到廚房清洗自己用過的碗盤。管家會說「碗盤的背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真面目,所以要從背面開始洗」。如果管家檢查出沒有洗乾淨,就要重新洗過。

先從背面開始洗,然後才是表面。沒有人會碗盤表面不乾淨還繼續使用,因此照這個順序洗的話,就能裡裡外外乾淨,表裡如一。

整理整頓一個空間時也是同樣。如果先整理容易看得到的表面,那麼櫥櫃裡或桌子的抽屜裡就會想說「下次再做也可以啦」。先從表面開始清理的話,裡面就會變得雜亂。

任何事物都有內外。一定是從內開始清潔,整體才會乾淨。「內外」這個詞,以「內」為首,就是這個道理。內也可以看作家庭、教養或知識。

由內而外,任何事都會好轉。

打掃,是在整理內心

在松平家,一切事物都始於打掃。孩子們每個早晨,都被要求擦拭走廊來回好幾次。水桶裡裝水,擰乾抹布。管家會檢視如何擰抹布,若抹布還滴著水,會被管家斥責「還不行!要擰乾!」我們是聽著「打掃,是在整理內心」這句話長大的。

年底的29日,管家會將我的所有物全數集中裝在一個大紙箱內,放在我的面前,「好的,請開始」。然後讓我將之分為要的與不要的。如果不做這件事,肯定會被說「這就過不了年了」。

這項作業,是讓自己確認接下來這一年中,哪些是自己所必要的、哪些是自己所不需要的。

捨棄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這項作業,也幫助我了解如何在人際關係、工作、戀愛等等人生課題上下重大的取捨抉擇,幫助我整理、釐清思路。我至今仍在實行這項作業。

跨了年後的元旦,大人小孩都會發表今年的抱負「希望今年是如何的年」。父親會將之寫下來。卻不在同年的年底打開來看。這是因為與其回首過去,不如對未來抱持希望,隱含著如此的深意。

作者|松平洋史子Matsudaira Yoshiko

1949年生於京都。繼承自水戶德川家血脈的讚岐國高松藩松平家之後裔。自幼即接受松平法式的嚴格教養。國立音樂大學教育學部入學後,未畢業即結婚。身為大日本茶道協會會長、廣山流花道教授、茶懷石‧宋絃流師範、賴肖爾學院榮譽副會長,並擔任其母所創立之葵珍珠董事長。承襲其祖母松平俊子在昭和女子大學(舊日本女子高等學院)擔任校長時彙編的「松平法式」,亦舉辦演講推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松平家的心靈整理術:學日本名門流傳數百年的心法,讓你活得更優雅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