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經濟活動的永續標準及法制,才能讓企業的經濟活動不會被淘汰。綠色金融的目的在於將氣候及環境的風險管理納入作為金融體系的一環,藉此降低其風險暴露及對經濟活動可能造成的傷害,同時確保勞動關係及社會包容等社會因素被納入考量,讓人類的活動不再影響氣候,而能與自然環境永續共存。這反映了人類追求經濟活動的初心,是為了讓生活得更好,然而,這些年經濟發展造成了污染和全球暖化,逐漸形成大自然的反撲,新冠肺炎的出現不但減輕地球的壓力(經濟活動和碳排放量同時減少)更是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與工作的樣態!
我們不希望有更多類似新冠肺炎的災難出現,人類需要以永續的生產與生活方式與地球共存,才是後疫情時代復甦的關鍵,建立數位化綠色金融的法制工作刻不容緩。
我們不需要等到戴上防毒面具的那天才覺醒!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國都有紓困與振興經濟的需求,政府若能善用此機會,導引私部門資本挹注有益於永續發展的基礎建設與再生能源投資,不但能展現對於永續發展經濟的遠見,與各國共同守護地球環境的決心,亦可帶領大家邁向兼具永續性與復原力的經濟轉型。
作者介紹│溫麗琪
一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經濟學家,研究領域包括環境政策的經濟分析以及WTO相關政府政策,曾榮獲中央社2008年的台灣企管類十大潛力人物獎。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推動台灣綠色產業的發展。目前也是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協同作者│王自雄
現任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主任,法學博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如何面對新冠疫情之後將帶來的經濟大蕭條?專家開出兩個解方)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