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譏是菲利浦代工廠,如今卻成半導體產業領頭羊...揭台積電讓台灣傲視全球的秘密

2020-06-16 21:04

? 人氣

20190605-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5日出席「李國鼎百秩晉十紀念講座」。(蔡親傑攝)

20190605-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5日出席「李國鼎百秩晉十紀念講座」。(蔡親傑攝)

這家工廠,是被華為、蘋果、高通、英偉達、AMD等芯片設計大佬集體下單的頂級製造商;這家工廠,不僅2020年Q1利潤是華為的兩倍,平均毛利率長年保持在40%以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究其地位,彭博給它這樣一句評價——「鳥瞰整個半導體產業鏈」。

然而,成立30多年來,這家全名叫做「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的芯片廠,從不像一眾互聯網或軟體企業那樣,被普羅大眾視為高科技創富的風口代表。

「很多東西大家一聽代工,就以為是低端的加工廠。這讓台積電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那種勞動密集型的組裝加工車間。但事實上,台積電工廠裡的精密設備、半導體工藝以及人才,才是真正難以被複製的寶藏。」這讓一位芯片設計從業者不由感慨,半導體的苦和累太難被外界知曉。

歷時兩年的「華為受虐史」與噴湧的中國造芯潮,讓素來習慣沉默的半導體產業受到越來越多普通中國人關注。大家終於認清了一個基本事實:在所謂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背後,半導體產業具有更高的準入門檻,更龐大的價值與供需鏈條。一旦某一環被掐住脖子,巨頭也有斃命危機。

而台積電,便是其中極具傳奇性的「扼喉之手」。

01(圖/虎嗅宇多田)
(圖/虎嗅網提供)

從無到有

成立於1987年的台積電只做一門生意,就是把畫在圖紙上的晶體管給造出來。

如果用更加專業的語言描述,就是我們熟知的芯片大佬們,如高通、博通、AMD、英偉達、英飛凌、華為海思,都叫做「無廠化半導體企業」——他們只負責設計和銷售,但生產得外包給專門的半導體製造廠商。

這門生意現在看很大,但如果回溯至30多年前,美國和日本的半導體巨頭們還堅守IDM模式——做芯片都是大包大攬,從設計、製造,再到封裝、測試,一定都要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安心。而如今,全世界只剩下英特爾有覆蓋全套流程的強悍能力(三星在設計上稍遜色)。

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所有芯片公司都以擁有晶圓鑄造廠為榮的背景下,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創立的芯片垂直分工時代的開幕,並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故事。當時主導這個行業的是英特爾與AMD,兩者都對此非常不屑。

有個小插曲可以說明台積電當時的境遇。 20世紀90年代,芯片設計公司將製造業務的風潮漸起,關於是不是要把生產製造分出去」的討論逐漸熱烈,AMD聯合創始人Jerry Sanders說過一句在當時很有名的諷刺言論:「真男人都要自己製造芯片(Real men have fabs)。」

這明顯是一種侮辱。

且不論別的,單說資金,對從零起步的台積電就是第一大挑戰。為了購買設備,建設廠房,台積電一開始就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但無論是美日芯片大佬,還是島內的半導體公司,對「借錢」這件事無不擺出一副「拒之門外」的姿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