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什麼知識都有,幹麻花時間讀書?其實上網讓你每天越來越腦殘還不自知啊

2017-06-07 12:02

? 人氣

中國的成年人平均每天讀書的時間越來越短,2013年只有14.7分鐘,而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長,超過34分鐘。如果你認為上網也是一種閱讀,我們總的閱讀時間是逐年增加的。但上網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閱讀。

一個典型的上網者通常同時開啟好幾個窗口,開著聊天工具,每隔一小段時間就查查電子郵件。他很少在任何一個網頁停留過多時間,頁面隨著滑鼠滾輪上下翻飛。相對於長篇大論,他更傾向於微博之類短小的訊息。據說,曾經有一個資深網民教一個新手怎麼使用瀏覽器,發現那個新手居然在讀一篇文章,他被激怒了:網頁是讀的嗎?是讓你點擊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現在已經沒人能看完《戰爭與和平》了。高質量的讀書要把自己沉浸在書中,有的地方反覆看,甚至還要記筆記。這種讀法似乎有點喪失自我,好像成了書本的奴隸。而上網則是一個居高臨下的姿態,我們游離在內容之外,面對眾多等著被「臨幸」的超連結想點哪篇隨心所欲。可是在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的《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這本書看來,上網者才是真正的奴隸。相對於讀書,網路閱讀使我們能記住的訊息更少,理解力和創造力下降,形成不了知識體系:網際網路把我們的大腦變淺薄了。

網路文本的特徵是有超連結。本來設計超連結是讓讀者可以隨時點擊相關內容,是更主動的閱讀,然而多個實驗發現效果恰恰相反。讀者傾向於毫無目的地點來點去,不但沒有加深對主題的理解,甚至記不住讀了什麼。在一個實驗中,受試者被分為兩個組,一組讀純文字檔案,一組讀有超連結的「超文本」。然後用所讀內容測試,超文本讀者的得分顯著低於純文字檔案讀者,而且文章中超連結越多,他們的得分就越差。這還不算在真實的上網中,一個人還要面對大量無關的連結,更不用說各種廣告對他的注意力的爭奪了。

為什麼超連結使閱讀效果變差?因為我們必須隨時對點與不點一個連結做決定。一個人讀書的時候調動的是大腦中負責語言、記憶力和視覺處理的區域;而對連結做決定則要時刻調動大腦的額前葉區,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實驗表明,網上衝浪可以增進做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老年人保持頭腦年輕有好處,但壞處則是犧牲了深度理解。神經科學家發現,網上閱讀從硬體層面改變了人的大腦。一個沒上過網的新手只要每天上網一小時,五天之後他的大腦結構就會發生可觀測的改變

多媒體閱讀也未必是好事。在一個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閱讀一份關於馬利的資料。其中一組讀的是純文字檔案,另一組則在文本之外還有一份配合的聲像資料,可以隨意選擇播放還是停止。在隨後的測試中,文本組在10道題中平均答對了7.04道,多媒體組只答對了5.98道。而且與直覺相反,文本組的人認為這份資料更有意思,更有教育意義,更容易理解,他們更喜歡這個資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