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國中以下的畢業典禮,可以簡稱叫做「家長成果發表會」,大概就是表彰某位同學拿了什麼獎項,或者是某位同學代表全體同學致詞感謝師長之類的,所以,畢業典禮怎麼進行,大概就是由校方安排,這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到了高中以後,畢業典禮竟然還是由校方或家長主導,那就匪夷所思了。
特別是在建國中學,更令人難以置信。
建中畢業典禮籌備委員會的學生,想要提出的畢業主題是「re/call」,所以典禮的佈置都圍繞在「回顧」兩個字,他們決定在校門口設置五面不同顏色的布條,根據籌委會的說法是這樣,這五種顏色:
「1.黃色布條上頭繪有一個地球,中央是核能標誌,象徵我們的生活與核能議題緊緊關聯。
2.綠色布條上頭繪有一隻踩在如破碎冰層的葉子上的北極熊,象徵環保議題。
3.彩虹布條象徵這幾年討論熱烈的同志及多元議題。
4.藍色布條上繪有一名男孩張開雙臂,上頭一彎新月(大圖輸出後不太清楚)參考「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這部電影的理念,象徵我們高中生對於成長路程的迷惘與未知,地平線隱隱露出朝陽,則象徵我們對於未來擁有的憧憬與希望。
5.紫色布條上的絲帶,代表著反暴力,訴說我們的家庭、社會、學習環境常常遭遇的這類可怕事件。
一共有五面布條,各自代表了我們對於這個社會近年議題的回顧,搭配上蔣公穿著建中制服(現在的我們),與眼前穿着國小制服(過去的我們),拿著話筒對話。」
接著,校方在「各界壓力」下,要求學生撤除布條。
雖然,我不曉得所謂的「各界壓力」何在?不過可想而知,最大的壓力大概來自於彩虹旗,也就是對於學生「隱約」支持同志運動,認為校方如果不表態,是否代表校方也支持同志平權?
可是,姑且不論高中生的畢業典禮,本來就應該交由高中生主導,不然要交給家長或社會來主辦嗎?唸書是他們在念、社團是他們在參加是不是?憑什麼一所高中的畢業典禮的主軸,竟然要交給家長來決定?或者說,沈默的大多數來決定?遑論,這個畢業典禮的主軸,究竟有什麼問題?
先不談言論自由的層次,核能、環保、多元(同志)、未來、反暴力。這幾項「可討論、可思考」的議題,究竟哪裡有問題?難道是說,這些人認為,有核能的標誌,就代表建中學生支持核能?有北極熊的葉子,就代表北極熊生活在葉子之上?有男孩、月光與朝陽,就代表男孩要去摘月亮?
這不是結論,這是議題,高中生對於多元的未來、反暴力卻充斥暴力的社會、要核能或是環保,有著衝突與矛盾的思維,難道不應該放在畢業典禮上,期許自己要多思考、多討論嗎?
如果進一步談言論自由,那麼就更屬荒謬,校方附和這些人的想法,認為有所不妥,似乎是學校已經肯定這樣的立場。然而,即便要討論多元性別認同,反對同志運動的人,究竟提出了什麼樣的論述?除了上帝降下暴雨懲罰台灣以外,他們有什麼樣的言論,來反駁支持同志平權的立場?如果說把言論自由當作一種市場偏好與競爭,反對方究竟說了什麼?而不就是這些荒謬的言論,把部分原本中立的人,推向支持同志運動的陣營嗎?
請校方挺起腰桿,支持這些學生吧!基本上,畢業典禮的主角,原本就是學生,而不是學校當局,更不可能是家長。當學生決定辦一場有主題、有思想的畢業典禮,校方要做的事情,應該就是抵擋所有的壓力,並且全力的支持學生。他們在思考,這是我們未來最珍貴的資產。
青少年是台灣未來的希望,可是往往透過大人的眼光,我們看到的,只是滿滿的失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