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品飲葡萄酒的新手,都有個共同的疑問:這麼多酒杯,到底差在哪裡?為什麼倒太多、太少都會被笑?是要捏住杯腳呢,還是捏住底部的玻璃圓盤呢,還是可以捧著杯腹呢?到底怎麼拿才是正確的拿法?可以搖晃酒杯嗎?晃多久?怎麼晃?有沒有一種酒杯是可以一杯打天下的萬用酒杯呢?
這麼多的問題,往往羞於問出口,最後淪於「佛系學習」,這個月聚餐聽一點,下個月聚餐再聽一點,最後還是一知半解,沒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其實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品飲葡萄酒,酒杯當然很重要!會大大影響外觀、香氣和口感。而在使用酒杯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以下整理8點簡單扼要告訴你!
香檳杯
葡萄酒和餐飲文化息息相關,甚至可說密不可分,我們就以西餐的用餐順序來遍覽酒杯的種類,首先,就是餐前酒和迎賓酒的百搭好夥伴──香檳。
香檳杯的類型幾經更迭,從早期號稱以女皇胸部為原型的Coupe碟型杯、能好好欣賞氣泡冉冉上升的Flute笛型杯,與現在在美觀和香氣間取得平衡的Tulip鬱金香杯,是最主要的3種類型。
碟型杯由於先天不良,除了要疊香檳塔之外,應該沒有人用來作為品飲工具了;而笛型杯仍然常見,倒酒的時候可以倒至約7分滿,觀賞氣泡由杯底往上浮出的模樣;鬱金香杯改良了笛型杯只有外觀、沒有香氣綻放效果的缺點,建議可以倒半滿至7分滿,感受香檳細緻的香氣。
另外,氣泡酒和香檳本身因為氣泡容易散逸的緣故,並不建議搖杯,直接品飲即可。
通用白酒杯
接著我們來到搭配海鮮與炎炎夏日消暑的好夥伴──白酒。大抵上,白酒因為飲用溫度較低,杯腹不需要像需要空氣呼吸的紅酒那般巨大,較著重在聚香效果,因此杯身比鬱金香香檳杯大,但較紅酒杯小巧。比較特殊的是布根地由於品種的特殊性,紅白酒都可以使用布根地杯品飲。
建議倒酒時倒至三分之一到近半,且同樣也不大需要搖杯。
通用紅酒杯
到了熱前菜和主餐會飲用的紅酒了,紅酒杯的類型相當豐富,根據不同的品種而有不同的合適外型,可以用於彰顯品種的香氣特色;通用型的紅酒杯可以應付大多數的紅葡萄酒品種,外觀和通用白酒杯有些許類似,但尺寸略大,因為紅酒擁有較多單寧,而單寧的艱澀需要更多氧氣來軟化,倒酒時同樣建議為三分之一至半杯,並且可以適當搖杯加速香氣的綻放。
搖杯時,千萬不要握著杯壁或腹搖晃,一來不雅觀,二來有些酒杯杯壁很薄,一個不小心就會握破,三來要盡量避免手溫對酒溫度的影響。
因此,握住杯梗或輕托杯座輕輕搖晃,就是標準的搖杯動作。初期若不熟練,可以將酒杯放置在桌面上畫圓來尋找酒液晃動旋轉時的重心,掌握要領後再將酒杯拿起搖晃。
波爾多杯
主餐若是牛排,波爾多就登場了。法國波爾多產區的葡萄酒在全世界都擁有高度的名氣,在台灣也相當常見。波爾多杯非常好認──通常,在一群杯子裡面最碩大的那一個就是了。
波爾多杯之所以需要那麼巨大,主因在於此產區混釀品種中的Cabernet Sauvignon擁有非常強勁和艱澀的單寧,因此需要深廣的杯腹空間、垂直的杯壁來交換空氣以軟化單寧。
倒酒時建議倒至三分之一,並且需要搖杯來加速空氣的交換,搖多久隨意,但請不要一直搖不停,看起來會有點呆。
布根地杯
法國布根地同樣也是大名鼎鼎的產區,出產許多名貴好酒,和白肉或松露類食材的搭配可是它們的拿手好戲。而無獨有偶,這裡的紅酒和白酒都是相當細緻的風格,因此寬大的杯腹設計能更加強調酒款的香氣細節。
倒酒時同樣倒至三分之一,並且可適當搖杯醒酒。
甜酒杯
終於進行到與餐後甜點搭配的甜酒杯了。甜酒種類不少,有冰酒、貴腐酒、波特酒、雪莉酒等等。由於甜度高,喝太多容易膩,加上需要維持溫度(許多時候會連同杯子一同進吧台冰櫃冰鎮),因此酒杯設計往往小巧精緻。
甜酒倒酒時建議衡量自身能力,想喝多少倒多少,同樣半杯為佳,並且不大需要搖杯。
ISO杯
還有一種杯子,是國際競賽的常客。既然杯型會影響香氣和口感,那ISO杯的設計理念就是務求對酒的影響降到最小,忠實地呈現酒款本身的優缺點,也讓評審可以用一致的標準去檢視酒質,這種小巧的杯子雖然是喝各種酒款都適合的萬用杯款,但因容量較小,唯一缺點大概就是喝不過癮了。
結語
喝個葡萄酒這麼麻煩,說了這麼多,究竟有沒有一款酒杯可以無腦從頭到尾用到底的?
其實還真的有。
C&S的Tasting ISO杯申請過獨家專利,使用它品飲所有的葡萄酒款都有不錯的水準,並且由於杯身並不高大,杯壁與杯腳也特別設計得較為堅固,非常適合台灣人一堆菜擺滿桌面、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的用餐習慣,不用擔心高大細長的葡萄酒杯們一不小心就被撞破了。
若真記不住酒究竟該倒多少,原則其實很簡單,將酒液倒至杯腹最寬的水平面就對了,這樣能夠保證葡萄酒液能以最大面積與空氣進行作用,也不至於因為倒太滿一不小心就灑得到處都是,徒惹尷尬。
責任編輯/柯翎肇
風傳媒提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酒後請勿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