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殖民台灣到底多殘忍?揭日軍屠殺原住民震撼影像:父親遭反綁虐殺,孩童無助愣在一旁

2021-04-29 09:29

? 人氣

戰時,日軍竟自行將兇殘施虐的過程拍攝下來,做為勝利的紀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戰時,日軍竟自行將兇殘施虐的過程拍攝下來,做為勝利的紀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自古以來戰爭始終是殘酷的,不僅奪取生命,有時候敵對雙方甚至凌虐對方的身體,以對方的痛苦為樂。直到近代,武器效能精進,奪取生命往往是瞬間之事,但殘忍的事情依然存在。近代人類史中,有一支部隊以殘害凌虐敵人的肢體著稱,甚至在敵人都已放下武器後,都還不斷以虐待的方式讓對方生不如死。它就是日軍,幾乎在所有跟日軍交手過的世界各國的軍隊,都留下了日軍極端殘暴的紀錄。而且殘暴不只在於施虐的手段,更在於日軍會自行將兇殘施虐的過程拍攝下來,做為勝利的紀念。在近代世界各國軍隊中,幾乎找不到其他類似的例子,也就是像日軍自拍戰爭暴行為樂的行為,這是一個至今難以理解的變態心理。由於戰敗一方不是喪失生命,就是淪為俘虜,不可能記錄自己受虐的過程,唯一能拍下日軍暴行過程的只有日軍本身,因此目前所見日軍暴行的照片,都是它們自己留下的,不僅是歷史見證,也是一段人心扭曲變態心理的證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明治維新成功之後,日本逐漸走向武力對外擴張的路線,甲午戰爭是日軍的第一戰,無論海戰或陸戰都取得勝利,然而在陸軍近代歷史上,首次表現自拍戰爭暴行的地方卻是臺灣。1895年日本根據馬關條約接收臺灣之後,開始派兵前來接管,卻遭遇臺灣民眾的強烈抵抗,日軍在五個月的時間逐步征服北部、中部和南部,在進入當時臺灣政軍中心臺南城之前,日軍在周邊的殺戮即慘烈萬分,可是當時並沒有隨軍記者拍下相關影像,只有透過畫家的版畫描繪記錄殺戮史實。1895年10月日軍宣稱平定臺灣所有的反抗,可是事實上臺灣民眾化成小股的武裝民團,潛入深山以游擊的方式襲擊日軍。總督府大約花了七年的時間平定這些大大小小的反抗活動,採取的是極為殘酷的方式。通常進入山區的日軍一旦擄獲反抗的臺灣人,無論對方投降與否,基本上就地斬首,不用逮捕下山,不用訊問審判,就直接在山上用武士刀砍頭,屍體匆匆掩埋。過去有許多文獻提到這段歷史,但沒有明確的影像記錄,直到近年我們才找到日軍私人相簿記錄著這一段非人的歷史,也就是由日軍官兵自己拍攝斬殺臺灣人後的可怖畫面。

接著,1913、1914的太魯閣事變,起源於日軍準備收縮原住民的生活範圍,對山區進行軍事管控,以掠奪殖民資源,於是派遣步兵第一聯隊和第二聯隊分別由南北兩個方向,攻打拒絕臣服的太魯閣族。這場戰役極為慘烈,日軍採取燒莊屠村的手段,對於俘虜的原住民族人,予以當眾斬首,同時將婦孺聚集一旁,用刺刀脅迫,這些畫面被日軍自己拍攝下來,並印刷成戰功冊,洋洋自得。這意味著他們不但不掩飾這些殘暴的手段,相反地還把對對手的殘暴做為勝利者的戰果,這種變態心理和行為,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實難以理解。1915年的余清芳事變,日軍沒有直接記錄在嘉南一帶屠村的畫面,不過卻將一百多個俘虜推向刑場的畫面拍攝下來,向世人炫耀。至於1930年的霧社事件,被斬首的族人放置於日軍面前的殘忍鏡頭,則更是日軍殘暴的直接證據。

總的來說,臺灣是日本第一個海外殖民地,也是日軍直接施暴的地方。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日本接下來征服韓國,侵略滿州,一直到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橫掃東南亞的過程中,無論對戰敗的對手以及放下武器的戰俘,都施以難以想像的暴行,並自行拍攝下來做為勝利紀念,這是我們這個系列所要呈現的特殊一段的戰爭歷史。

001 精神凌虐的自拍照

001(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13-1914年太魯閣事件中,日軍部隊對於落單的反抗部落的婦女,用步槍刺刀脅迫她們跪在地上。這張照片並沒有直接的殺戮動作,但我們仍選為主要主視覺,因為這是日軍自行拍攝的畫面,作為他們炫耀勝利的象徵。把尖刀指向身無寸鐵的婦女,作為精神凌虐,並拍攝照片做為勝利的紀念,這種作法本身就反映殘暴的心態,可以想像在這種心態指導下的戰爭行為,必然會產生可怕的暴行。

002 凶殘的第一步兵聯隊軍官

002(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13-1914年太魯閣事件中,第一步兵聯隊軍官對反抗的原住民部落首領執行公開斬首,並自行拍攝記錄留存,出版成冊作為勝利的炫耀。日軍習慣用公開斬首的方式處決敵軍戰俘,甚至到了二戰,日軍仍將美國飛行員戰俘以及英美戰俘營中反抗的份子,公開斬首處決留下影像記錄,在西方人眼中留下了日軍是殘忍野蠻部隊的印象。本照片由於過於殘忍,在血腥部分使用馬賽克處理,以符合線上照片發表的規定。

003  燃燒的家園

003(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13年,太魯閣事件,只要原住民抵抗,日軍一貫的手段就是燒莊,而且是片甲不留的燒,以徹底懾服原住民的反抗意志。

004 提著臺灣人的頭顱炫耀

004(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名日軍低頭舉著臺灣人的頭顱,跟旁邊幾位日軍一起面對著照相機鏡頭,擺出勝利者的炫耀姿態。日軍這種將戰俘斬首並且公開留影為念的做法,不只在20世紀初對臺灣漢民的鎮壓,在太魯閣事件中更變本加厲,甚至到南京大屠殺中,即使已經存在軍隊的檢查制度,仍然拍攝了大量類似殘暴的鏡頭作為私人收藏之用。甚至到了二戰時,日軍仍然有公開斬首美軍的留影,這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現象,也留給世人日軍是超級野蠻部隊的固定印象。

005 散落的頭顱

005(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名日軍提著臺灣人的頭顱和另一位日軍留影,留下自以為是的勝利姿態,地上皆是被斬首的臺灣人,除了日軍手上提的頭顱之外,地上還有另外一個頭顱,基本上這個畫面就是散落的屍體和頭顱。

006 令人心酸的日據臺灣歷史畫面

006(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由日軍隨軍攝影師所拍攝的照片,記錄太魯閣族反抗部落在日軍血腥鎮壓之後,被逮捕集中在一處。照片傳達了完整的歷史以及歷史現場的情境,使觀者可以清楚感受到被迫害原住民的悲憐處境,激發觀者的同理心和悲憫之心。這張照片的價值超過千言萬語,是日據臺灣最震撼的照片之一。

007 被反手綑綁壓倒在地的壯丁

007(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被反手綑綁壓在地上的壯丁的局部畫面,這些都是參與反抗的中壯男子,這種手腳連在一起的綑綁方式,往往只能躺在地上,動彈不得。右邊的男子的褲子被拉了下來,不可能自己整理,旁人也是一樣的處境。

008 一臉恐懼坐在父親身旁的孩子

008(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個孤伶的孩子坐在被綑綁倒地的男子身旁,一臉恐懼。由於旁邊沒有母親的陪伴,不確定母親的情況如何,但倒在地上的男子應該是他的父親。孩子無助地坐在被綑綁倒地的父親身旁。

009  荒廢的傷心地

009(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這樣的廢墟在1914年太魯閣群所在的山區處處可見,背後是族人的流離失所,全都是日軍所造的悲劇,留下的是荒廢的傷心地。

010  浩劫之後

010(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出後,卡有社的殘破景象。這個位於大甲溪上游群山中的世外桃源,一眼望去,已成滿目瘡痍。如今此地為榮民栽種蘋果、水梨、水蜜桃的果園;遙想當年,不勝唏噓。

011  卡有社黑夜中的烈焰

011(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軍對卡有社憤恨難消,打退原住民的夜襲後,當夜就將全社燒光以宣洩。圖中正是卡有社祖先最慘痛的一夜。日軍共燒52戶、75座穀倉。

012  借刀殺人

012(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穿著日軍軍裝的原住民打著赤腳,手提太魯閣群的首級。這張照片悲涼而震撼,只因原住民內部分裂,部落之間長年對立,日本當局刻意鼓動部落相互殘殺,作為控制手段。

013 持強凌弱的變態心理

013(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在太魯閣事件中,日軍將被俘虜的太魯閣人無論大人小孩,全集中在一起,雙手被綑綁在背後,動彈不得,幾位日軍用長長的刺刀指著他們,勒令他們不准動。這種照片炫耀勝利者持強凌弱的變態心理。

014 野戰訓練

014(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第一步兵聯隊野戰訓練,通常地點在臺北的近郊,此一階段的最大假想敵則是反抗平凡的原住民部落。

015 對付原住民反抗部落的日軍重機槍

015(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第一步兵聯隊野戰訓練,站在軍旗左邊的應為指揮官濱島高義,架在草地上的是日軍三年式重機槍,口徑為92式7.7mm子彈。儘管是日軍開發92式重機槍之前的配備重兵器,但用這種強大火力的重兵器對付使用土槍和弓箭的原住民反抗部落,仍造成極大的殺傷力,幾乎瞬間可以擊斃整個反抗村落。

016 武力和暴力統治原住民山區

016(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軍將太魯閣人集中在一起,並由日軍長官進行訓斥,由一位通曉原住民語言的日本婦女作翻譯,這張照片展現了日本殖民政府用武力和暴力統治原住民山區的史實。

作者介紹|徐宗懋圖文館

徐宗懋先生從事記者二十年,近年極力耕耘世界近代歷史影像,推動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研究工作。過去曾在前線採訪過以巴衝突、美國轟炸利比亞、薩爾瓦多內戰、尼加拉瓜內戰等。目前是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出版品以徐宗懋圖文館(臺灣)、秦風老照片館(中國大陸)為品牌。收藏珍貴歷史事件老照片,推廣老照片為近代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倡議新的歷史影像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搜集,呈現給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並透過對歷史的敬畏,與品質的追求,加上對工作無限的熱愛,將以堅定的步伐,在歷史圖像的出版上,走出一條精彩的路。

責任編輯/潘渝霈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4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宗懋圖文館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