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甲午戰爭後,佔有臺灣,根據原本馬關條約的內容,日本還佔有遼東半島,但因日本擴張速度過快,進佔遼東與其他帝國主義的勢力發生利害衝突,導致德國、法國、俄國等三國共同干涉,要求日本已退出遼東半島的佔領狀態,其中勢力進入滿州的俄國態度更為強悍,已經要求駐遠東海陸軍準備開動,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態。甫結束甲午戰爭的日本已耗盡國力,不可能再與列強發生武裝衝突,於是被迫退還遼東半島,而中國當然也被迫支付可觀的補償金。
儘管如此,日本只是暫時將擴張的腳步推遲,1900年的庚子事變,日本又從中國取得了巨額的賠償,整軍精武,國力在擴張和佔領的資源累積下快速壯大。下一個目標就是朝鮮半島,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勢力退出朝鮮半島,由俄國和日本分據南北,並各自操縱朝鮮李氏王朝的不同派系,以增進俄日各自的勢力。當時日本政界有著名的「征韓論」之說,認為日本要建立現代帝國的勢力,必須首先征服韓國,透過韓國佔領整個中國和亞洲大陸,因此韓國是繼臺灣之後,日本侵略的目標。
1905日俄戰爭爆發,盡管主要陸戰是在遼東,但日俄雙方在朝鮮半島也曾展開激戰,因此朝鮮仍然捲入了這場戰爭。1905年日本隨軍攝影師的攝影技術和設備已經達到新的水準,他們拍攝了許多重要的歷史照片,包括將日軍的戰爭暴行記錄為勝利的象徵,這種心態和行為是日軍對外擴張以來一以貫之的。這些戰爭暴行的自拍記錄,通常是以私人或公家的紀念相冊存在,或者印在日本製作的戰功冊上。儘管日本作戰的對象是俄國,可是作戰過程中,經常對處於中間地帶的韓國人民和中國人民施以暴行,指他們擔任敵軍的奸細。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大獲全勝後,對整個朝鮮半島實行直接的統治,形式上派了明治天皇的首席重臣伊藤博文,為首任駐朝鮮總督。此時朝鮮人民反日情緒激烈,不斷以武裝形式抗暴,李朝中親日份子被罵成叛國的韓奸份子。日軍對於抗日韓人絕不手軟,一般使用槍決和上吊行刑的方式,並自行拍攝照片留念。目前所有日軍對韓國人的暴行照片均由日軍隨軍記者拍攝,有相當的數量。1909年10月,伊藤博文在滿州哈爾濱市遭韓國義士安重根當眾刺殺身亡。伊藤之死加速了日本併吞韓國的腳步,1910年,在所謂「日朝合併」的條約上,韓國被日本正式併吞,所有在條約上簽字的李朝內閣閣員們,在韓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污名。
1919年3月1日,由於受到蘇聯革命的影響,全世界弱小民族掀起了獨立運動的熱潮,朝鮮半島爆發了激烈的抗議行動,席捲全韓,史稱「三一運動」,日軍雖然鎮壓下去,但抗日團體紛紛逃往海外,在中國境內成立了數個臨時政府,直到二戰結束後,他們才又紛紛回到了韓國。日本統治韓國36年間,對於韓國人民的殺戮暴行,已成為戰前主要的戰爭罪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