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籌劃攻擊事件、購買軍火、召募成員,皆需要資金才得以進行。換言之,恐怖組織必須仰賴金融系統達到資金的流通,而恐怖組織又是怎麼洗錢的呢?
恐怖主義與金融
恐怖主義與金融系統兩者間存在緊密的關係,因為不論是籌劃攻擊事件、購買軍火、召募成員,皆需要資金才得以進行。換言之,恐怖組織必須仰賴金融系統達到資金的流通,然而,在順利的運用這些錢之前,必須掩蓋這些錢的來源及去向。也就是說,錢必須經過「洗白」的過程才能不受阻礙地在金融體系中流通。近期攻擊事件頻傳,各國政府與國際金融組織加強了金融的監控,恐怖組織的洗錢手法也愈加的高明,但總括來說,洗錢有以下的三個步驟。
洗錢三部曲
為了讓資金順利流通,恐怖組織必須透過以下三個步驟,把非法活動的資金「洗淨」,使得資金能在金融體系中流通。
導入
首先,由於現金的流通非常不便,因此恐怖組織必須將手中持有的大筆現金轉換成方便流通的金融帳目。然而導入的過程中,鉅額大的金額容易使金融機構或金融管理單位起疑,因此拆帳變成一個重要的工程。恐怖組織藉由旅行支票、匯票、多筆小額存款等,將大筆的現金拆成小數目以便躲避金融機構的申報門檻。就這樣恐怖組織透過不同管道,將現金導入金融體系。
包裝
將現金轉導入金融體系後,恐怖組織使用不易留下紀錄的交易方式,拉開導入的帳款與源頭之間距離。例如利用導入的帳戶購買高額房地產、珍貴珠寶等高單價物品,再加以轉賣。或是將款項匯入境外的金融中心。這樣一來,款項的流向變得難以追查。
合併
在成功導入現金、並且加以包裝之後,錢去向以及來歷已經不易追查。此時恐怖組織將零散各處的帳款整合,並且利用匯集完畢的款項來從事非法活動。將髒錢「洗淨」的工作就完成了。
金融機構扮演的角色
在洗錢的過程中,金融機構能夠扮演「偵查異常的交易」的角色。金融機構可透過凍結、申報等方式一舉中斷洗錢的過程。在洗錢的第一以及二階段,金融機構若察覺現金的導入及異常的交易,便可透過監測與分析帳目來源的方式研判可疑的帳目。在恐怖攻擊日趨頻繁的今天,國際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各國政府皆呼籲商業銀行應遵守金融法規,透過反洗錢的手段阻止恐怖事件的發生。
兆豐洗錢案
2016年美國金融服務署(DFS)對「兆豐銀行紐約分行」開出1.8億美金的罰款,原因是因為該分行沒有遵守美國反洗錢的法規。美國金融服務署在調查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後,發現該行在2012年間有174筆退匯交易。由於將錢匯到境外可以作為洗錢手法之一,因此若有帳戶可疑、帳戶關閉或是資料有誤……等等,就會發生退匯的情況。為了監管境外可疑帳戶,美國金融服務署規定凡是退匯的交易都必須申報。然而兆豐銀行於174件退匯的案件中只申報了其中的64件,此舉違反了美國的反洗錢法令,並為其帶來巨額的罰款。
由於兆豐銀行為公股銀行,罰款事件爆發後台北地檢署著手調查是否有洗錢的疑慮。地檢署針對兆豐銀行紐約分行以及巴拿馬分行之間的約匯款件數,分析匯款的數目以及目的,並無洗錢的行為。並於2017年5月公布偵查結果,認為兆豐銀行查無不法,只是不熟悉美國反洗錢法令中申報的法規而已。若此為實情,這樣的結果彰顯了美國的法規漸嚴,而台灣銀行內控卻落在後頭,尚未跟上全球反洗錢的情勢。所幸法務部於6月28日通過反洗錢新制,針對攜帶現金出入境、購買房地產、以及金融機構都做出新的規定,展現防治洗錢行為的企圖。
國際局勢未來
恐怖攻擊事件頻傳,而金融機構能做的就是在第一時間發現異常的交易,並且向監管單位申報。當然,恐怖組織與金融機構之間上演的是一場鬥智的持久戰,洗錢的手法既多元且多變,金融機構除了被動查帳以外更需要理解最新的金融手法才不會被恐怖組織拋之在後。未來愈加嚴謹的金融法規與更新穎的洗錢手法可被預期,而打擊恐怖組織的路上,需要大至國際組織、小至每一家商業銀行的攜手奮鬥。
文/ 朱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維京人酒吧(原標題:恐攻與反洗錢,金融如何打擊犯罪?)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