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容易貪污?這問題乍聽像是廢話,當然是愛錢的人容易貪污,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現今的社會中,誰不愛錢?
有的,尤其在剛進入政治領域的年輕工作者裡,不愛錢的大有人在,但在現實的政治環境中,他們的理想跟抱負都容易被「討厭的大人們」所腐蝕,尤其當自己的收入與同齡人逐漸拉開後,這個崇尚金錢的社會給予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最後無論是轉換跑道或是收不該收的錢,都只是一種向金錢屈服的方式。
為了吸引優秀的政治人才,最常見的思維方式就是提高他們的待遇,例如柯文哲無論面對黃瀞瑩或是廖國富被挖角的傳聞,他的回應始終是「一定是我們價碼沒有人家好」、「薪水比人家低就會跑掉」,面對議員質疑,他也說:「這就是高薪聘請的意思啊,有哪裡不對嗎?」
如果你理想中的新政治,是不被金錢操弄、沒有貪污腐敗的政治,那強調高薪可能真的有問題。
自資本主義蓬勃發展以來,人類開始從對宗教的迷信過渡到對資本的迷信,金錢開始被認為是人性最重要的趨力,企業間用高薪挖角或留住人才,政治上也開始比照辦理,進而出現了「高薪養廉」的理論,但追求公共利益的政治工作,真的能跟追求私利的企業運用一樣的市場理論嗎?
試想,當政治領域也開始強調金錢時,等同於承認了金錢至上的價值觀,而所謂的「高薪養廉」,白話文就是我給你足夠多的錢,讓你不再受到賄賂的誘惑,但如果金錢是最重要的價值,那誰開的價碼會比較好?無論是政府或政黨,財力都不可能勝過企業財團。
於是我們得到了一個悖論:當你試圖用金錢吸引最好的政治人才時,這樣的價值觀吸引到的「人才」,可能也更容易接受財團的賄賂。
為了測試這個理論是否正確,學者透過「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收集58 個國家18,800份問卷,透過數據分析歸納得出以下現象:收入越高、自認社會地位越高、對國家歸屬感越低的人,對貪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也就是說,當你在政治上為了吸引人才而提高薪資時,可能吸引到更多因為外在因素(收入或社會地位)而從事政治的人,進而排擠了因為內在因素(想為國族付出、為人民服務)加入政治行列的工作者,高薪與廉潔程度沒有關聯甚至可能有反效果,先進國家貪腐的情形較少,應該與他們具有有效監督機制有關,而跟收入沒有關係。
但你會怎麼想呢?你希望民意代表或公職人員不貪污的原因是怕被抓、還是因為貪污本身是錯誤的?從結果而言,貪污並不一定總是不利的,甚至還有一種看法是「只要事情做得好,拿點賄絡沒什麼」。可是,人民對貪污的厭惡並不來自結果,而是來自貪污對人性的腐化,來自你將原本不該出售的東西(例如政治影響力)標上了價格,將內在因素以外在因素取代,貶低了人性的尊嚴。
過去的經濟學理論總是將市場假設成客觀的,才會出現像柯文哲這種認為金錢也可以買到優秀政治工作者的人,但實際上,金錢卻會造成更複雜的影響,當你認同政治工作可以秤斤論兩地賣,久而久之,人們投入政治的內在因素就會消失,政治將變得像商場一樣只剩下利益的爭奪,進而失去了原本應該超乎金錢之外的理想性,通常也會伴隨著更差的整體施政效能,讓政治成為少數有錢人的遊戲。
最後還是要強調,我們並不是說政治工作者就該一貧如洗,但過度強調金錢萬能,強調人人都有價碼,這種價值觀不但無法買到更好的政治人才,還只會換來一群追名逐利的投機份子,將所有過去被認為無價的事物標上價格並不等於聰明或務實,只是有些傷害你還沒有能力看出來。
文/林艾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高薪不但不能養廉,還可能讓人越來越貪)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