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民意的例子不只這一個。
德國冶金工業工會在20世紀曾做過一次民意調查,結果是聯邦德國95%的工人拒絕在週六加班。但同時期,德國奧芬巴赫市馬普蘭研究所的民意調查結果,卻是72%的工人願意在週末加班。
這兩個民意調查結果完全不同,哪一個更符合實際情況呢?
答案是:這兩個民意調查結果都是不正確的。因為民意調查表本身就存在問題。
投票贊成不加班的選項就放在調查表的上方。可以這樣說,調查表的結果早已被調查方計劃好,不會出現別的答案。對於被調查者而言,問題本身具有很強的誘導性。
以「週末」這一關鍵詞來說,由於工會早在1950、60年代就已經落實五天工作日制度,所以,對所有人來說,充實休閒活動已經成為習慣。在出現下面的選項時,毫無疑問,大多數人會選第一項。
●我認為,週末不休息會對家庭、朋友情誼、社交活動、運動和文化活動造成沉重的打擊。
●在我看來,週末並不是那麼重要,週末不休息可以讓休閒設施和交通設施不那麼擁擠。
●不知道,沒有意見。
用相反的企圖來進行民意調查,設計的問題同樣具有誘導性。比如,「假如您所在的企業營運效益很好,您會不會願意在星期六上班?」馬普蘭研究所設計了以下四種答案。
●都可以吧,週日不工作,週六可以工作。
●如果能夠得到更多休假機會的話,我通常會在週六工作。
●看情況吧,通常會交替著工作。這週工作六天,下週工作四天。
●不,從不願意。
看了上面的選項,72%的人選擇第一個選項也就不足為怪了。
作者介紹|李凱
數學與應用數學系,高級軟體工程師,擔任過數據分析師、專案經理等職務。主要從事大數據環境下的商業數據分析,設計酒店、金融證券、建築和行動通訊等多個行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清文華泉《假精確時代:大數據的合法詐騙,讓你上鉤還服服貼貼》(原標題:問題問得好,被調查者才會答得好)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