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甲問神父:祈禱時可不可以吸菸?神父:不可以!
信徒乙問神父:吸菸時可不可以祈禱?神父:當然可以!
就在民意調查剛出現的時候,調查人員就已經發現,調查表上的問題表述方式,會對民意調查的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即使表述時的詞語比較中立,樣本人員回答時也會按照特定的方式。
在1990年代,蓋洛普民意調查機構曾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今日美國》合作發起一項關於「美國人是否支持轟炸波黑塞族共和國武裝」的民意調查。結果令調查機構很吃驚,超過一半的人持反對意見,只有35%的人表示支持。就在同一天,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又進行了一次相同主題的民意調查,但是回答的結果與上次相反:65%的人支持,32%的人反對。
這兩次民意調查為什麼會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呢?原來,這種差別是由於民意調查的問題表述方式存在差異。
蓋洛普調查機構的問題,讓被調查者認為是美國單獨發起的轟炸行動,而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的問題,則讓被調查者認為是美國和歐洲盟國一起發動的轟炸行動。
民意調查的問題表述方式會影響被調查者回答問題,從而產生系統差錯的出現。有時,民意調查機構並不想要所謂的真相,因為那對它來說相當於一個巨大的負擔。如果能夠給客戶想要的結果,調查機構就能賺更多的錢。也就是說,調查機構會在結果上製造「波坦金數字」。
在美國曾經有過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案件。特麗・夏沃是一個患植物人十多年的女人,她的丈夫麥可想要醫生將她的進食管拔掉,以結束她痛苦的一生,而特麗・夏沃的父母則希望繼續維持女兒的生命。經過複雜的訴訟和媒體介入之後,麥可獲勝,特麗最終因為進食管被拔掉而餓死。民意調查機構進行了多次民意調查,兩種解決方案都有很多支持者,但在拔掉特麗的進食管上面更有傾向性。美國廣播公司發起的民意調查中,支持拔掉進食管的占63%。
有些機構對此結果大為驚駭,決定僱用一家重要的民意調查機構再進行一次民意調查。這家調查機構同意調查,並在民意調查結果揭曉之時,在官方網站主頁上發表聲明,稱調查結果表明美國大眾支持特麗和她的父母,希望保護其他所有身心障礙者的生命。
但是這次調查並不是反映民意,而是刻意製造了民意。這家機構在有關身心障礙者的問題中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暗示大眾特麗人權被侵犯。在問題中再三使用「剝奪」這一詞語,使普通人很難宣稱特麗的進食管應該被拔掉,因為這個詞太讓人感同身受了,人們會覺得,只有禽獸才會做出那樣的事情來。
當然,這家機構得到了想要的結果,這也正是僱用它的機構想要看到的結果,但真相卻被玷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