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似乎聽懂些什麼,就開始說:「我看了很多醫生,許多人坐在那裡聽了我的問題,拿了錢,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必須吃下那大把的藥物,也真把我逼瘋了。」
我接著說:「很多時候莫名的恐慌焦慮,往往來自於說不出口或未完成的哀傷,因為哀傷是人失去、失落後,難以承受與面對的情緒,有時候當壓抑哀傷,讓心思變得忙碌,哀傷會轉化成對很多事情的擔憂與焦慮,讓你更想控制什麼,卻更形失控。」
她說:「我真希望早一點跟妳討論這件事,很抱歉在妳休假時打擾妳。我覺得我狀況糟糕透頂了,我真擔心我未來再也遇不到適合我的人,當有人知道我這狀況還會對我感興趣嗎?」
我說:「停下你的自責(self-blaming),開始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否則你會被自己的批評與厭惡吞沒。」
後來我們就開始閒聊,也真心希望在這段短暫的對話中,有讓她重新思考。
有許多人原本對習以為常的事情並不恐慌,最常見就是在失去家人後,某種強烈失去感的籠罩,讓人感覺到失控,像是世界都要崩塌了,而那時候的我們,其實就需要被好好承接與安頓,有個穩定的聲音告訴我們,一切會過去,沒有關係。
也許當時你並不一定有這股安頓的力量,但你可以重新回到過去,給予自己安定,讓你每一次焦慮時,都知道你是自己安全的地基,你是自己的後盾,給予自己支持和愛,你將不被那巨大的慌亂感給控制,反而找回生活的主控感了。
文/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愛心理(原標題:突然變得畏縮、怕事、恐慌?檢視你近期的失落事件)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