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有在想要換工作,但又覺得時機不對嗎?前一陣子在我「大叔出租」的時候,來跟我聊的人提到他目前的職務與上司,都有一些讓他覺得不想長期待下去的原因,所以想換工作,但又希望在現在的工作可以升到副理之後再離開,以及因為現在武漢肺炎疫情的關係,他也不知道這是不是適合的時機。大概每三個來「大叔出租」的就有一個人會問類似的主題,我想這大概是很多在思考要不要換工作的人心裡共同會有的糾結。
到底「考慮換工作應該怎麼思考」有什麼法則可以來幫忙決定嗎?今天會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聊這個主題。
三股力量的相互拉扯
前面提到的「想換工作但又擔心時機不對」的案例裡面其實包括了幾個蠻典型、蠻基本的考慮元素:
首先,有一個會讓他思考要離開的原因。不管是因為覺得目前的工作有些沒辦法改善的問題,又或者是對於自己未來發展有些更高的期待或理想,我們可以說這是想換工作的推力。
其次是有一個讓他繼續留下來的理由,剛剛的例子裡是他希望可以升到副理,一般的原因可能是待遇還不錯啦,或者需要養家有穩定的收入啦,我想這應該是讓他留在原來工作的拉力。
通常如果推力夠大,這個人就會離職,拉力夠大,他就會留下來。不過除了推力拉力之外,另外會有一個所謂的變數,通常會先影響到「推力」的部分,以一開始提到的例子,疫情的考量抵銷掉一部份他原本想離開的推力。又或者會發生一些事會增強想離開的推力,例如有人挖角、市場景氣很好之類的。
從二個角度檢視「機會成本」
所謂的機會成本指的是The benefit lose by making choice. 做決定之後所產生的潛在損失。要注意的是,職涯要衡量的不只是「薪水金額」而已,整體的效益包含像是身心健康、家庭等,甚至還要思考到中、長期的,因為你的人生不會只有眼前的三五年、十年而已。
如果從「機會成本」的角度,有兩個角度需要考量的
1.和「決定本身」有關的機會成本:做A或做B? 不僅是想清楚要做什麼,連「不做什麼」的影響也要徹底釐清
2.有關「猶豫成本」:因為不想後悔而猶豫不決,沒有作爲所造成的潛在損失
設法讓機會成本降到最低
那麼,該怎麼樣讓機會成本降到最低呢?書裡提到,做法是要能夠好好思考對你來說各種方案的優先順序怎麼排,並且能包含對「看不到」的選擇也能被考量到。
所以剛剛的案例,你有沒有發現當事人其實並不知道「到底現在外面的工作機會有哪些選擇?」「是不是有更適合我的機會」?所以,增加自己對於目前就業市場他的機會的資訊或情報,這大概就是他第一件要去做的,可能是先去打聽一下,甚至先嘗試去應徵幾個機會,了解一下薪資行情、不同產業的差異之類,因為才能夠讓他充分的衡量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