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過去台灣的素肉廠商只專注在生產製造,並沒有與市場及消費者溝通的動機,更談不上品牌行銷策略。隨著國外植物肉市場逐漸興起,部分嗅到市場風向的廠商都紛紛開始改變行銷手法,同時也更重視品牌形象及包裝。只不過現階段的轉型,無論在品牌論述、產品賣點、視覺形象等各方面,仍停留在仿效階段,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體系。
關於植物肉這個議題,我一直覺得很無感!在我單純的「非黑即白」耿直二元世界中,要吃肉就吃肉,要吃素就吃素,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大費周章搞出一個「跟肉像到幾可亂真的不是肉呢?」但,好吧!無法理解的世界不代表不存在。隨著市場上的關注與討論越演越烈,對於植物肉這個議題也不能再視而不見,必須出來面對。
植物肉顧名思義是「植物」做成的「肉」,其主要成份是植物蛋白,再加上增稠原料、馬鈴薯澱粉、麥芽糊精、酵母萃取物等20多種添加物製成,與在台灣行之多年,消費者所熟悉的素雞、素魚等雖然在成份與製程上沒有太大差別,卻不是同一個概念:植物肉不僅在外型上近似真正的肉,就連味道、口感,甚至切開時的「血水」也運用甜菜汁液模擬,素肉做到這個份上,不禁讓人懷疑「吃素」的意義與誠意何在?
沒錯,植物肉還就真的不是為了吃素的人而存在的!
近年來,植物肉風潮從歐美國家開始興起,一路向亞洲地區延燒,其中又以Beyond Meat及Impossible Foods這兩家在極短時間內募資超過百億美元的企業最受矚目,其他還有如行銷多年的植物基漢堡第一品牌Kellogg、許多知名人士投資的Just Egg、由加拿大進軍香港的OmniPork,以及雀巢等傳統食品及肉品集團們陸續投入植物肉市場,一時之間好不熱鬧。
這些歐美植物肉品牌主打減碳環保、對動物友善等訴求,標榜健康營養(這一點見仁見智囉),以及無激素、無抗生素、無基改、無防腐劑等食安議題,再加上符合現代審美的品牌形象及包裝,以及眾多企業家及名流的加持背書,成功吸引許多原本無肉不歡的年輕消費族群,以及由於健康、運氣、理念等原因而心不甘情不願而「不得不」吃素的人群,在大口吃「肉」的同時,也能為身體健康、人生運勢及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更能走在時尚尖端,一舉數得。
鎖定「非客戶」 突破產業邊際的藍海策略
跳脫傳統「素食」刻板印象,將目標鎖定在一群素食業者過去認為「非我族類」而從不曾考慮過的肉食主義族群,被認為是上述知名植物肉品牌之所以一鳴驚人的主要原因。就像大家耳熟能詳的「非洲賣球鞋」故事中,看到非洲人幾乎不穿鞋而認為是巨大商機的樂觀廠商一樣,這種鎖定「非客戶族群」的手法在品牌行銷中有一個厲害的名稱,叫做「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
「藍海策略」是由兩位歐洲管理學院(INSEAD)的學者提出,透過案例分析歸納出大多數企業專注在既有市場,以技術或價格為本位進行競爭,結果陷入惡性的削價競爭及研發競賽,導致利潤空間被拖垮或陷入高額研發投資,稱之為紅海競爭;而唯有突破既有市場邊際,創造尚未開發的全新市場,創造獨一無二的新商業手段,才能讓企業品牌永續成功,是謂藍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