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節律器可以持續監測心律,若偵測到心跳過慢時,就會發出訊號,刺激心肌收縮,維持穩定的心跳。
傳統心臟節律器包括節律器、電極導線兩部分,醫師會用針穿刺鎖骨下靜脈,再將電極導線放入右心房、右心室。調整好電極導線的位置後,醫師會在胸前做一個五公分左右的傷口,然後將節律器放入皮下固定。確認節律器可正常運作後,便能縫合傷口。
因為有連結導線,所以術後一個月內要避免手臂的劇烈活動,不要提重物,以免移動到導線。放在皮下的心臟節律器也得小心照顧,不可拍打、撞擊。
蔡維中醫師說,新型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是個類似膠囊的裝置,膠囊裡有節律器和電極。醫師會在局部麻醉的狀態下,從患者鼠蹊部的股靜脈穿刺,放入導管,在X光透視的輔助下,進入右心房、右心室。無導線心臟節律器的一端有勾勾,可以直接固定在心肌上。測試完成確認節律器可以正常運作後,便能移除導管,關閉鼠蹊部的小傷口。
傳統心臟節律器可用於單腔室、雙腔室的節律,而無導線心臟節律器只可用於單腔室的節律。
安裝傳統心臟節律器時,需要穿刺鎖骨下靜脈,這個步驟可能出現氣胸、血胸等併發症,發生機率約百分之一。安裝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是經由股靜脈進入,就不會有這樣的風險。
無導線心臟節律器直接固定在心臟裡,沒有導線,患者的手臂活動不受影響,也不會衍生傳統心臟節律器可能有的囊袋導線相關併發症。
蔡維中醫師回憶,曾經遇過一位年紀較大的患者,因為心搏過緩需要植入心臟節律器。原本計畫替他安裝傳統心臟節律器,不過檢查起來發現他的鎖骨下靜脈比較狹窄,倘若再放入電極導線,可能阻塞血管、影響靜脈回流,而衍生其他併發症。與家屬討論過後,決定替老先生放置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手術順利完成後,老先生的症狀改善,也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心臟節律器日常保養重點
蔡維中醫師提醒,無論是傳統心臟節律器或是無導線心臟節律器都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要遠離強磁場、手機不能放在胸前口袋、操作手機至少要距離心臟15公分以上、不要使用具有磁性的飾品或枕頭。
患者若是要出國或遇到金屬探測器,務必告知安檢人員,不要太靠近金屬探測器。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最好能隨身攜帶心臟節律器的身分證,方便確認型號及相關設定。
一般家用電器如微波爐、電風扇、吹風機、收音機等,在正常狀況下並不會影響心臟節律器的運作。
安裝植入式心臟節律器後,都會請患者定期回診,了解症狀是否改善,並檢查節律器的狀況。只要把調整儀放在胸前的節律器上,或是靠近心臟位置,就能利用無線傳輸進行檢測。初期會請患者三個月回診,狀況穩定後每半年回診,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追蹤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照護線上(原標題:預防心跳過慢、猝死的膠囊,無導線心臟節律器)
責任編輯/柯翎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