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鐵路,究竟能承載多少記憶?13歲離家求學的她,道出飄流異鄉真實心聲

2017-08-07 07:00

? 人氣

喜歡火車咕嚕咕嚕在鐵軌上的聲響,喜歡火車靠站時上上下下的人,喜歡鄉村的小車站戴著帽子的站長出來揮手示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並不是個特別喜歡旅遊的人,但唯唯癡戀坐火車,尤其是那種慢吞吞、站站停的。也不是不喜歡飛機,而是我在某種程度上非常老式,每次下飛機,都覺得心靈還被留在前一個地點、沒有跟上來。

我生命第一次遠行,就是到歐洲念書。或許是這個原因,我對於旅行又愛又怕。旅行,就是離開家,往一場又一場的未知數奔去。從16、17歲開始,只要學校一放假,我就會收拾簡單的行李登上火車,在那個手機不普遍、沒有GPS、沒有網路地圖、沒有萬事通的谷哥、沒有網路電話的時代,就出門了。

出門前,打個電話跟台灣家裡報個平安,為了省錢,下一通電話,通常就是旅行結束又回到住處的那一天。

人家問我,妳要去哪玩啊?我常常語塞回答不出來。因為每個經過的地方好似都是我的終點啊。

出門絕大時間都刻意花在交通上,重返到同一個地方,我也會想辦法規劃不同的路線或是火車型號,把轉車時間拉長,逛逛當地再跳上火車往下走,坐越久我越喜歡。也曾有一天坐上19小時火車、一共轉了6次車的紀錄,還比我從奧地利飛回台灣還要久呢!

這樣的旅遊方式,最後停下的終點站,其實不過就是下來找旅館睡覺罷了。

後來愛上了跨過一國又一國的夜車,連下來睡覺都不用了。早上眼睛微開,已經進了另一個國家,車掌輕輕敲門,你聞到香噴噴的Espresso,睡眼惺忪的打開門,車掌已習慣睡得糊塗的旅者,笑笑把咖啡遞給你。你站在火車窄悶的走道上,刷刷而過的風景陪你清醒。

到每個地方,也會不由自主的想要感應這裡是否讓我覺得安穩。是否讓我覺得有家的感覺。

曾經在丹麥的海邊,空氣中都是鹹鹹的味道,突然不知道自己是在北歐還是台灣的國境之南,眼前的明明是金髮碧眼的丹麥漁夫阿伯正在烤魚、專注無比的翻轉著,我卻在他身上看到了屏東沿海出海人穿著微黃汗衫站在港口,操著南部口音說著台語,與年輕的徒弟在爭執著什麼。

也曾經在德國柏林,那是台灣的除夕夜,我在一家台灣的麵店打烊前,氣喘吁吁推開門進去,老闆與夥計已經在收拾鍋子,為難的看著我說他們已經要打烊、要回去慶祝除夕了。

我咬著下唇,是倉促的。老闆嘆口氣,說坐吧!他默默的開了爐,為我下了一碗麵切了一碟小菜,淋上一勺香油。每個動作都是遊子心繫的台灣。

年輕時期,可能是因為不由自主總是在尋找家的感覺,我所有的戀情毫無例外通通是遠距離,好像放假搭著火車去見戀人時,可以催眠自己是在回家的路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