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少年突然變得憂鬱、甚至想輕生!母親遍尋名醫最後卻發現:治癒兒子的特效藥,是自己

2020-10-05 10:10

? 人氣

一位母親收到學校通知,說國二的兒子患有嚴重的憂鬱症。根據學校心理諮商室的說法,該生的憂鬱症測量結果顯示存在自殺衝動的可能,最好尋求專家的幫助。這名母親驚訝之餘,立刻瘋狂搜尋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第一次的治療中,醫師表示必須先為孩子進行心理檢查。安排好心理檢查的日子,檢查完成後,又經過十餘日的等待,終於聽到檢查結果。經診斷為憂鬱症,原因正如預期, 是父母長久以來的衝突對孩子造成了巨大影響。

由於需要藥物治療,母子倆領完藥後,又預約了下次門診的時間,這才回家。回到家中, 孩子告訴母親自己再也不要去醫院,也不想吃藥。

奇怪的是,這段時間孩子的狀況竟稍稍好轉了,過去不曾有過的好心情也開始頻繁出現。他有時會貼坐在母親身旁,有時乖乖將母親準備的飯菜全部吃完,表情也變得柔和多了。

母親原本擔心孩子抗拒治療,然而孩子卻與過去的表現大不相同。看著孩子的轉變,母親覺得自己總算盡了為人父母該盡的義務(帶孩子上醫院、讓孩子接受心理檢查等),罪惡感得以稍稍減輕。於是一天兩天過去,最後決定中斷醫院的治療。

不久後,孩子告訴母親當時的心情。孩子說:「和媽媽手牽手去醫院的時候很開心」、「和媽媽在醫院附近吃的豬排飯很好吃」。當孩子接著說出和母親在醫院門診內的感受時, 瞬間打動了母親的心。

原來是母親聽著醫師的診斷,眼眶泛淚、眼眸閃爍的模樣,被孩子看在眼裡了。看見這一幕的孩子,查覺到「啊,原來媽媽是因為我才這麼辛苦的啊」,內心因此安定了下來。換言之,當孩子發現自己是母親眼中重要的存在時,這股信心帶給了他十足的安全感。儘管拒絕了藥物與諮詢治療,這個孩子反倒從母親閃爍的眼眸中看見了自我存在,症狀因此獲得改善。這位母親一邊告訴我當時孩子說的話(感受),一邊淚水撲簌簌流個不停。

最先要見的人不是醫生

那麼,意思是這個孩子不需要心理檢查、藥物治療和精神科醫師,就能完成治療嗎?從結論來說,並非如此。不過比起心理檢查與藥物治療、精神科醫師,還有其他效果更強大的治療劑。例如上述案例,母親的存在本身正是治療劑。夫妻之間長久以來的冷戰,導致母親心裡被完全掏空。就在此時,傳來孩子罹患嚴重憂鬱症的通知,使這位母親轉而將全部精力放在孩子的存在本身。

也許當時醫師的焦點只放在純粹的醫學診斷程序上:先接受心理檢查 → 結果為憂鬱症→ 必須吃藥治療,導致醫師也像這位母親過去一樣,沒能即時過多關注孩子的存在本身, 而母親也只是對醫師的指引言聽計從。制式化、單向的診療系統本身,可能使孩子承受更強烈的孤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