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他還會對你不接受他的建議,感到憤怒或失望。對於自戀者而言,拒絕建議,意味著貶損和攻擊他的自我價值與自尊感。
3. 貶低(Devaluation)
隨著關係的深入,你們之間並沒有因為之前的磨合而變得彼此親密、互相包容,相反,大多數時間,你聽到的不是讚美而是指責。這些指責也不再偽裝成建議,他對你的挑剔變得近乎刻薄。在爭執時,他甚至開始用言語攻擊你,肆無忌憚地傷害你。不僅如此,你們的關係也開始變得複雜,開始出現第三者,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多個人,可能是他的新歡,也可能是前任。他不斷在你面前強調對方有多好,讓你感到卑微和比不上。
最終,他可能會突然消失在你的生活中,「幽靈式」是自戀者最常使用的分手方式。他們不告而別,留你在關係中不知所措—「我們是分手了嗎?」「為什麼?」「是不是我又做錯了什麼?」「我哪裡又讓他不滿意了嗎?」「他真的愛過我嗎?」
心理學家艾莉諾.葛林柏格(Elinor Greenberg)認為,自戀者擅長於追逐,卻不知道如何擁有真正的關係。他們的關係很多時候都僅止於追逐的階段,一旦關係確立,他們便會忍不住想要迅速結束,以便開始下一場追逐。換言之,當你主動要求分開或是長時間不聯絡他時,他有可能再次回到對你百般呵護的狀態之中(因為你們的關係又恢復到了他需要追逐的狀態)。
為什麼自戀者總是會陷入這樣的感情模式
1. 理想化是致命的吸引力
自戀者在追求另一半時,往往會將對方理想化。不過,這種理想化最終是為了回到自己身上。他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別人是他們的延伸體,存在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要,是自戀最好的供給。也就是說,自戀者努力追求一個理想化的伴侶,只是為了證明自身的魅力。
在他們眼中,越優秀的人就越有吸引力。而心理師在臨床經驗中也發現,被自戀者選中的對象,的確在社會地位、學識等方面更為出眾,或在社交圈內更受歡迎。因而,這對自戀者而言,追求並得到這樣理想的對象,就是對自我的肯定。
所以,他們會在追求的過程中,毫不吝惜給對方讚美,稱對方為自己的「命中註定」,那個最特別的、不可替代的、完美的伴侶。對於那些被追求的人而言,「理想化」無疑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然而,這種「理想化」卻也可能是致命的。一旦雙方確立關係,自戀者得到了想要的自我肯定時,便會轉化成一種對伴侶的要求和期待。他們無法忍受伴侶是不完美的,因為「一個完美的你,才能配得上這樣完美的我」,所以,他們會希望伴侶不斷地改變,以滿足自己對於完美伴侶的期待。